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热点评论 >> 正文

热点评论

把食品谣言纳入安全欺诈有助于社会共治
江苏消费网 (2017-02-2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对食品安全谣言保持高压态势,让造谣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有利于真正形成“维护食品安全,你我不是局外人”的共治局面。

  ■何勇海

  利用网络、媒体、移动社交平台等载体,编造、散布、传播虚假食品安全信息将被列为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将被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2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就 《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传播食品安全虚假信息也被列为食品安全欺诈的行为表现。(据2月17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多年以来,生产经营欺诈、标签说明书欺诈、食品宣传欺诈等食品安全欺诈屡见不鲜。此番相关部门出台办法,对这些行为给予了明确界定,比如,普通食品使用 “可治疗”“可治愈”等医疗术语、使用“纯绿色”“无污染”等夸大宣传用语、以转基因食品冒充非转基因食品等,构成食品宣传欺诈。如此,无疑更有利于追责问责,维护食品安全,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

  编造、传播食品安全虚假信息,也被列为食品安全欺诈的行为表现,治理食品安全谣言又迈出实质性一步。食品业谣言盛行久矣,一些个人或单位利用网络、移动社交平台等载体,翻炒曾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甲地之事套给乙地;或为吸引眼球增加粉丝,炮制“××物质致癌”等信息;或发布含有虚假事实、数字、图标、专家发言的所谓新闻报道……有的企业为在竞争中胜出,还可能暗地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抹黑他人……不仅伤害产业、误导公众和增大公众的安全焦虑,对问题食品的整治也不是帮忙而是添乱。

  将传播食品安全谣言列入食品安全欺诈,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环境,就不仅是生产者、经营者的事,其他个人或单位一旦传播食品安全谣言的事实被坐实,也与生产经营欺诈、标签说明书欺诈、食品宣传欺诈等行为一样,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将被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如此,谁还敢轻描淡写地推脱说,“那只是开个玩笑”,或者“只是为了宣泄一下情绪”等?对食品安全谣言保持高压态势,让造谣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有利于真正形成“维护食品安全,你我不是局外人”的共治局面。

  当然,将传播食品安全谣言当作食品安全欺诈处理,只是事后治理。对食品安全谣言更要追求事前防御,一旦有食品安全事故,或问题食品被曝光,相关部门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权威媒体要科学准确报道事实真相,以充分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如有食品安全谣言出现,则应多方协作,加大辟谣力度,让谣言止于“治者”、止于真相。同时,行业科学家和从业者应长期加大力度科普食品安全知识,比如食品添加剂的正常剂量使用知识,和超剂量使用的危害,让消费者不再“闻添加剂色变”。让消费者掌握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养成科学理性的消费习惯,是辟谣的重中之重。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