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也就意味着形成了支持创新鼓励创造的土壤,也就意味着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张扬,种子、阳光、雨露都有了,创新成果也就水到渠成。
■毛建国
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4月28日在京举行。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据4月29日《新京报》报道)
199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新任局长索马维亚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体面劳动”新概念,明确指出:所谓“体面劳动”,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一般认为,体面劳动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精神的。如果要找一个词对应,一直讲的“劳动尊严”较为贴切。
体面劳动离不开劳动报酬的支撑。在增加劳动报酬的基础上,用人单位还要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努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今天强调体面劳动,不仅是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不仅对劳动者有利,而且对用人单位有利。放眼未来,经济增长越来越靠创新的力量,越来越需要创造性劳动。正是因为如此,国家层面提出了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同样在广招人才,同样在投入资金,有些单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而有些单位即便招来了高层次人才,也最终成为摆设。创新创造土壤是一个重要考量。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任何一种创新创造都离不开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创造性劳动来自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宽松的环境。一个用人单位,“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也就意味着形成了支持创新鼓励创造的土壤,也就意味着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张扬,种子、阳光、雨露都有了,创新成果也就水到渠成。反之,如果劳动者不能实现体面劳动,甚至创新还会受到打压,可想而知,还会有多少心思用于创新创造?如此,创造性劳动、创新性成果也就自然成了稀缺品。
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创新力就是生产力,创造力就是竞争力。体面劳动是创新创造的基础,没有体面劳动哪有创新创造?这也提醒我们,让职工体面劳动是每一个单位的责任,是每一个单位成长壮大的必然要求,决定着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当前,整个社会涌动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这对劳动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体现了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