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视界 » 旅游视点 >> 正文

旅游视点

破解景区门票涨价怪圈
江苏消费网 (2012-05-28)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阅读:
■本报记者 李 建

  “暑期想去旅游,可是景点门票太贵了。”类似抱怨记者听到了不少。根据目前已公布的调价信息,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自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知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3年,2008年前后国内多数景区调价后,今年恰逢这些景区的3年“解禁年”。国内已出现新一轮景区门票涨价潮,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热议。对于持续多年的景区门票涨价问题,有必要进行全面的观察与分析,探究其根本原因,寻求现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解决市场化旗号下的利益攫取

●背景

  记者从多种渠道获悉,河北省正定隆兴寺等6家景区申请门票涨价的报告已获物价部门批复,将从今年7月起正式提价,各个景区涨价幅度在5元或10元。据悉,提价获批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此次申请提价的景区都属于文物景观。河北省物价局经费处处长刘志国表示,文物景观除了保护上要消耗一定费用,日常维护资金也不容小觑,这是物价部门批复提价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国家对全国177个重点风景名胜区每年仅拨款1000万元,很多景区需要通过加大力度创收保障正常运营。同时,部分景区(包括世界遗产景区)收入被用于补充地方财政,如北京八达岭景区门票收入的40%上缴延庆县财政、十三陵景区门票收入的30%需上缴昌平区财政,因此,门票收入成为各景区、甚至地方财政直接依赖的经济来源。

  据媒体披露,目前全国130家5A级景区中,门票100元以上以及高于200元的占46.2%。在过去的两轮调价周期中,我国世界遗产类景区门票的价格整体调高了65.42%。有专家认为,尽管景区维护需投入经费再加之有通货膨胀压力,门票上涨有一定合理性,但景区门票总体已偏离公益属性。

●对策

  景区门票涨价肯定有成本方面的压力,这个从CPI指数的变化就能看出来。但这个原因绝对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景区门票收入远高于CPI涨幅。景区门票涨价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税收越高越好、开发企业利润越高越好,只有游客感叹玩不起。

  类似问题的核心弊端在于景区的企业化运作,就是将景区作为一种盈利工具,而弱化了景区作为公共产品的公益属性。可以断言,如果景区被单纯地当做一种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那么景区无论如何运作,都不可能确保其公益属性。

  因此,改变此现状的关键是解决景区属性的顶层设计问题,也就是说,应该从发展思路和观念上加以改变。第一步,对景区属性进行遗产类、投资类划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门票定价机制。第二步,采取类似于国内国有博物馆的做法,对遗产类景区实施免票。当然,除了解决制度设计的问题,更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制度有效运作。

  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比如景区经营的美国模式,国家公园、历史纪念地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和传扬生态环境与历史遗产,向国民提供观光休闲、健身养生与科普学习服务的场所。因此,其保护、建设和员工薪金全部由政府支出,园区内的食宿、娱乐等经营性项目通过特许经营授权企业规范经营,景区收入用于资源与环保,与地方财政收入、景区员工薪金不挂钩。这种经济基础与管理体制使美国国家公园和历史纪念地得以实行免费或低价门票。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目前不可能照搬美国模式,但可以借鉴。

实行“异地听证”避免“逢听必涨”

●背景

  《价格法》规定,经营权属于政府、带有公益性质的景区,价格调整需要召开包括消费者、经营者在内的价格听证会。然而,记者从河北省物价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获悉,此次6家景区的提价申请均未履行听证程序。

  来自河北省物价局的说法是,国家发改委曾发文指出,对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重要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制定和调整,按照各地听证目录规定实行听证,而 《河北省价格听证目录》由于制定时间比较早,景区票价听证并未列入听证目录,参考性较差。同时,此次调价的景区从影响力来说,离“较高声誉景区”还有一定差距。

  河北省物价局一位工作人员坦陈,即使听证也未必能阻止景区门票价格上调的态势,现行的景区听证机制中本地听证者居多,较为服从当地的利益,泰山、黄山等景区的听证最终以涨价结束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策

  听证程序是一种对公共产品或者半公共产品进行科学定价的手段,这种手段在平衡各方面利益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具体到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听证程序依然有完善的空间。

  国家有明文规定,如果上级主管部门审议通过,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并要求举行公开听证会,且保证听证人员有1/3是消费者。但目前参与景点门票涨价听证会的多是利益相关方,作为涨价中可能受影响最大的外地游客,则基本没有表达意见的机会,这种外地游客“被代表”的听证,最终只能是走过场。

  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异地听证机制,改变“本地人听证,外地人买单”的现状,用异地价格听证制度等方式有效制约当前的旅游景区门票上涨风潮。

  确定价格听证目录也很关键。到底哪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应该进入听证目录?实际上就是确定哪些价格需不需要征求公众的意见。这个问题显然比某个具体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制定更加重要、更具根本性。然而,现行价格听证制度,却剥夺了公众在听证范围上的发言权。建议有关部门对听证目录的划定也应该经过听证的程序。

景区转型要摆脱“门票经济”

●背景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景点门票、交通花费占国内游客旅游支出的比例最大,分别占21.92%、20.92%。也就是说,游客每花费100元,就有21.92元是门票开销,占1/5的比例。

  调查显示,景区运营维护成本上升、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是景区门票“三年必涨”的主要原因。据公开信息显示,近3年江西井冈山景区年度平均运营成本为11582.95万元,按年度平均游客接待量77.59万人次计算,人均成本为149.29元,成本已经超过其现行门票价格。

  井冈山旅游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井冈山的景区维护费每年都在上亿元以上。此外,景区去年花费约6000万元新收购杜鹃山、笔架山两景点。同时,景区工作人员工资上涨,也是景区运营成本上升的一个因素。

●对策

  以国有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景区,是一种满足公共需要的公用物,每个人都拥有参观、欣赏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景区门票涨价过高是不合理的,这剥夺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参观、欣赏的权利。

  避免单纯向门票伸手要钱,其实有N种模式。关键是要建立大旅游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做大旅游产业。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建立好的、行之有效的综合盈利模式,如可以通过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项目来增加收入,比如修建度假酒店或者主题酒店、索道;提供观光车、纪念品销售、有偿讲解等服务;开发具有当地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服务项目等。总之,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可以成为景区增加收入的出路。

  在此基础上,需要研究并着力解决的是景区综合运营模式问题,以解决景区门票收入与景点周边区域综合服务收入归属不同利益主体,从而导致景区缺乏综合业态回报的矛盾。具体来说,景区的开发必将对周边地产、商业等带来升值潜力与现实,政府有关部门应从税收甚至直接收益分配等方面对景区经营企业给予回报,也可以通过前期设计实现整个旅游区域的综合开发,将景区打造成一个综合体系,设计、开发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一些周边服务产业,增强旅游软件设施,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此形成有效的社会参与模式和景区多样化经营体系,形成良性循环。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