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 刚
最新资料显示,我国冰雪运动参与者人数以每年60%至80%的速度增长,滑雪运动者着装日趋专业化,无疑为滑雪服装的开发与生产带来了无限商机。
国内滑雪服市场潜力巨大
1996年,黑龙江亚布力旅游滑雪场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滑雪产业正式启动。根据中国滑雪协会统计,最初全国参加滑雪的只有1万人左右,滑雪场11个,而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参加滑雪的人数已突破400万,全国建成的滑雪场有200多个。其中仅北京郊区就有南山滑雪场、云佛山滑雪场、怀北滑雪场、雪世界、军都山滑雪场等10多处,可谓雪场密布,还出现了完全依靠人工造雪的全年运营的室内滑雪场。
尽管滑雪场如此之多,但一些滑雪场还是出现爆满的局面,滑雪人数的激增必然带动对滑雪服需求的增加。一直研究滑雪市场的中国滑雪协会秘书长田有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滑雪服市场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参与滑雪运动的人数将以每年60%至80%的速度递增,在滑雪运动参与人数激增的带动下,滑雪服的市场需求必然迅速扩大。
有关统计表明,目前在我国滑雪参与者中,自备滑雪服的仅占10%,租用滑雪服的占20%,其余的70%是以普通防寒服代替滑雪服。随着运动者着装日趋专业化,无疑为滑雪运动装的开发与生产带来无限商机。田有年介绍说,目前国内滑雪场出租的滑雪服装超过10万套,还有1万多名滑雪发烧友拥有自己的专业滑雪服,但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业内人士预计,国内滑雪服市场在未来5至10年将扩大10倍,按目前每套滑雪服2000至8000元的价格来计算,那么这一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20亿至80亿元。
国外品牌目前仍占主导地位
虽然滑雪服装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企业想要进入这一行业还是有门槛的。由于滑雪运动有其特殊性,滑雪场地多处于变化多样的低温气候条件,要求滑雪服必须具备防寒、防风、防水、透气等基本功能,保证滑雪运动者能够舒适地开展运动。田有年指出,滑雪服不但要求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同时面料大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成本较高,阻碍了一些企业进入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滑雪服装有很高专业要求和技术含量,这一点有别于其他的运动服装,因此一些专业化的厂商拥有较好的声誉,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那些不具备条件的厂商则很难长期生存。
黑龙江亚布力旅游滑雪场负责人曹跃告诉记者,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早已引起了世界各大滑雪服厂商的关注。来自意大利、日本和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几十种滑雪服品牌从1996年开始陆续进入我国市场,最近几年更是有10多家国际知名厂商直接在华投资设厂。这些品牌主要有Mountain Hardwear、北面、哥伦比亚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滑雪服名牌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多见,绝大多数的市场还掌握在合资或国外厂商的手中。专家分析,国内许多厂商没能及时把握市场的走向,反应不够迅速,在开发品牌方面还比较落后。虽然天津、上海和宁波的不少服装公司已经着手开发滑雪服,但相比较于国外品牌,在技术含量和知名度方面还相差很远。
国内品牌力争后来居上
尽管国外品牌占据着滑雪服主要市场,但其进入中国市场后存在两大决策失误。曹跃告诉记者,由于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不少国外品牌在进入市场后普遍在市场判断和营销宣传上存在两大误区。首先在市场判断方面,国外厂商对中国市场的变化不够敏感,在选择目标市场时过于“本位主义”。例如滑雪服生产在国外已经开始滑坡,登山服的市场在上升,因此这些厂商在我国也更加注重登山服的市场,而忽略了滑雪正走向中国冬季第一大户外运动的现状和滑雪服市场需求在中国仍然远远超过登山服的事实。其次在营销宣传上,国外的滑雪服装产业已进入成熟期,因此企业在生产、设计上往往过于沉醉其已成体系的营销理念,在进行市场推广时没有根据中国的文化习惯和消费习惯进行灵活调整。
曹跃建议,具备条件的国内服装企业可择机进入这一领域,并克服国外品牌目前在市场开发中的误区,以获得后发优势。专家建议,具备条件的国内服装企业在进入滑雪服领域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滑雪服在款式、颜色、做工方面,决不能次于其在防风、防水和透气功能上的要求,毕竟国内发烧友级的滑雪者还比较少,更多的人参与这项运动是为了追求时尚,仅仅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因此对滑雪服的款式设计、颜色要求相对较高。其次,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滑雪服防风的夹克式外套和保暖的里衬最好是分离式的,这样其他季节也可以穿着;国内的滑雪场条件不如欧美先进,连体式滑雪服穿着不太方便,分体式会更受欢迎;由于到国内滑雪场所在地相比欧美气候更加寒冷,因此,国内厂家在设计滑雪服装时也要更加注重保暖防寒。再次,注意细分滑雪服市场。企业应当针对国内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设计和生产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高、中、低档滑雪服。最后,滑雪帽子、手套、面罩等产品的设计最好能与滑雪服形成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