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还是南京?深圳还是广州?摆在日本夏普公司常务执行役员、海外营业本部长兼中国地区总裁菅野信行面前的这道选择题,并不轻松。
在中国各个城市筹划液晶面板建设的大潮中,在此领域耕耘甚久的夏普频频成为国内地方政府牵手的对象,夏普由此曾与深圳、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的液晶项目传出“绯闻”——被业内人士戏称“走了中国两圈都不决策”的夏普,自2006年开始便与各地政府频频接触,从6代线、7.5代线再到8代线,合作谈了一个又一个,但至今没有结果。虽然此举招致了一些国内产业人士的不满和非议,但面对种种传闻,夏普公司似乎并不急着辩解。
2008财年,夏普遭遇59年来的首度亏损,终于决定要将一条原本位于日本龟山的第六代TFT-LCD面板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大陆。一旦成行,这将是外资企业首次向中国大陆转移5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知己知彼”的地方政府于是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追逐。
6月26日,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在头版刊登的一篇报道,把人们关注的视线引到了南京。该报道称,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昨晚”在南京会见了日本夏普公司社长片山干雄,片山干雄表示将在更广的领域扩大与江苏省的合作。
随后,有关夏普液晶面板生产线落户南京的消息便不胫而走。
“我们确实跟南京市政府在谈,但是到现在我们仍然没有任何具体的决定。”7月9日,在东京一处日式餐馆,菅野信行一边饮着绿茶,一边对记者说。
一句熟悉的话语,也是夏普的一贯措辞。
“现在的形势就好比夏普要把待字闺中的女儿嫁掉,上门求婚的小伙子络绎不绝,要选一个合适的女婿并不容易,所以我们要谨慎考虑。”菅野信行似乎在暗示,夏普并不那么着急做决定。
不过,随着夏普2008财年及2009财年一季度经营业绩的出炉,巨亏的现实以及耗资巨大的10代线的投建,都使得这条业已停产的6代线转手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留与夏普的决策时间已然不多。
南京“工业项目一号工程”
夏普的最新“绯闻”主角是南京。南京市政府内部人士近日向本报证实,确实正在就六代生产线引进问题与日本夏普公司商谈。该人士称,预计该项目总投资为150亿元,一旦落成,将成为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第一大项目。
目前,南京已将引进夏普六代生产线项目列为该市“工业项目一号工程”。南京市政府为此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并设置指挥部针对项目投融资、基建、综合协调等具体问题进行协调。
根据南京市政府的规划,如果与夏普的合作谈成,市政府将出面联合该市几家大型企业组建合资公司,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顺利解决这个超大项目的投融资、基建等一揽子事宜。
从记者获得的2009年5月刚刚出台的“《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定稿)”可知,在《2009—2011年南京市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中,南京市已将“LCD液晶面板项目”列在第一位,其项目内容便是“建设液晶六代线”,责任单位是南京市政府下属××信息产业集团。
在此之前还有消息称,夏普正与国内最大的显像管制造企业彩虹集团洽谈出售二手设备事宜。此事也得到了南京市政府内部人士的证实。
据了解,彩虹集团正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建设6代线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设备就可到位,开始运转,但技术上仍需要支援。业内人士认为,张家港接近南京,一旦夏普生产线落户南京,不排除江苏省可通过与彩虹集团合作,统筹利用夏普技术资源的可能。
“如果谈妥,我们将力争10个月内建成投产,并以此为基础直接切入更高世代的八代线。”上述南京市政府内部人士说。
对于夏普项目的热衷,南京市有着自己的商业逻辑和发展思路。作为传统工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在南京工业结构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这其中又以平板显示产业为代表。作为亚洲最大的模组制造基地,南京的平板显示产业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2008年,其相关平板显示产业收入为780亿元,占全市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的近一半,比“十一五”初期的2006年增长了近25%,预计2009年将达到800亿元。
但是,南京电子信息产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电子制造业出口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对传统产业支撑作用不强等。面对这一现状,南京市提出“双兴计划”(电子复兴、软件振兴)战略,重点发展“五大产品群”和“九条优势产品链”。夏普6代线项目对南京意味着一条相对完整的平板显示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如果建成,可以使南京的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翻一番。”上述内部人士说,电子信息是南京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最好途径就是做增量。
据了解,在与南京的商谈过程中,夏普方面表示可以引进20个左右的配套企业,包括平板显示玻璃、模组、液晶、滤光片等。南京方面认为,这些企业与夏普之间有着长期合作,一旦夏普的6代线落户南京,其跟进也就顺理成章。
不过,菅野信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不知情。但他同时指出,目前中国平板显示的产业配套环境并不成熟,如果夏普决策落户南京,必定积极协助当地政府积极引进配套企业,但主要工作还在于政府。
争夺夏普
对于南京市政府的“半路杀出”,业界人士多少有些意外。仅仅在半年前,业界还认为,夏普最有可能的合作方是上海市。
多年来,上海都是长三角地区面板业的“龙头”,其代表企业上广电集团一直与夏普有“亲密接触”。根据上广电集团内部人士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说法,去年下半年,夏普公司主动找到上广电,希望将公司位于日本龟山的一条6代面板线卖给上广电。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上海市政府则希望能够引进8代生产线。双方也曾考虑先购买6代线再升级到8代的方案,但最终由于夏普要价过高,双方谈判进展缓慢。
“当时大家确实谈过,但在现在上广电已经被重组了,近期上海市政府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意向继续跟我们谈合作。”菅野信行说。
而在与上广电的联姻不了了之后,今年5月,夏普高层在深圳再次透露年底将在中国大陆建面板生产线的消息,也让人不禁联想夏普是否会与深圳市政府携手合作。
2006年,深圳市政府与海外创投共同投资成立了深超光电 (深圳)有限公司。深超公司曾联手康佳、TCL、创维和长虹四家彩电企业,拟建设一条6代面板生产线。不过,随着京东方以40%控股比例成为技术提供方后,投资各方在利益分配、技术转让等方面出现重大分歧。随后,夏普提出与深超公司合作建一条7.5代线的方案,双方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谈判。后期由于夏普要在日本上马第十代液晶面板线,资金难以分配,因此谈判中断,这桩合作也没有了下文。
来自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的消息称,夏普与深圳市此前已就该项目落户深圳进行谈判,夏普在谈判时曾提出,以技术转让的方式来建八代线,广东省希望夏普也投入相当的资金,以保证项目的持续良性发展。
广东省信产厅内部人士称,该项目一度走到签约阶段,但截至目前并未成行。目前,南京市已经介入八代线项目谈判,并基本接受了原来深圳开给夏普的条件。
据了解,广东省也并未放弃引进夏普8代线的努力,还在争取之中,但选址会有改变,可能从深圳换为广州。
四年考察史背后
无论是上海、南京,还是深圳、广州,纵观这些积极参与招商竞争的城市,其都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多半位于长三角或者珠三角地区,拥有一定平板显示产业基础;均希望通过引进国内第一条6代线来带动区域产业链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同时借此向更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冲击,解决我国彩电业前端核心技术缺失问题。
不过,与各地政府急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合作方夏普的不疾不徐。从2006年首次提出与深超合资建设7.5代线构想粗粗算来,夏普液晶面板生产线在中国的“投资考察史”已近四年历程。从长三角地区再到珠三角地区,在“考察”完我国平板显示产业链最为完善的两大基地后,夏普依旧没有实际动作,引起了业内人士诸多不满。面对多次传闻的“审美疲劳”,有人认为这是夏普公司故意放风,以争取更大利益。更有甚者认为,夏普投资中国根本就是一个破坏我国自主平板显示产业建设的“大阴谋”。
对于“阴谋论”的说法,夏普公司表示坚决否认。“想要挑一个合适的‘女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菅野信行说,夏普投资中国,最看重的并不是地方政府能具体给出多少优惠条件,事实上各地能给的优惠大同小异,夏普最看重的是能否与当地政府有一个长久稳定的合作。
菅野信行以南京举例说,夏普在南京有不少企业,设立最早的一个企业在当地与地方政府已有长达14年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夏普的高层与江苏省政府以及南京市政府官员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彼此信任度非常高,因此未来若有机会继续合作,成功的可能性也较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们仍在商谈,是否投资还没有最终确定”。
尽管仍在犹豫,但无论从外部竞争环境还是夏普的内部运营来看,夏普剩下的决策时间都不会太多。2008财年,夏普遭遇到了其自1956年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的首次营业亏损,亏损额高达1258亿日元(以财报截至日期3月31日当日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约86.8亿元)。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夏普的经营战略正在发生转变,其中一个重大变化便是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夏普公司有关高层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液晶面板市场正发生变化,目前欧美国家的平板电视普及率已经比较高,即使经济复苏,也不能期待平板电视销售会出现过去的高增长率,未来的市场机会在“金砖四国”,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将原材料供应放在销售地,更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另一方面,夏普必须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挑战。夏普这样的日本企业现在的竞争对手很多是韩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如果继续维持“日本制造、中国销售”模式,就难以规避汇率风险、高劳动力成本、高基础设施成本等不利影响。
“目前无论是三星、LG还是友达都在积极投建新的高世代生产线。我认为夏普现在的想法就是尽快把6代线处理掉,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10代线的建设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说,从这个角度考虑,夏普出手6代线的事宜已经相当急迫。
记者在东京采访时了解到,作为项目主体,这条即将被“转移”的位于日本龟山的6代生产线目前已经停产。当前,夏普在面板投资领域的主要目标,是在日本在堺市建立一家以10代生产线为主的“21世纪型联合企业”。该企业预计在2009年10月正式投产,生产的大型液晶面板主要用于42英寸、57英寸和65英寸大型液晶电视,月产能折合成42英寸电视预计在108万台。(黄婕 李芃 本报记者王海平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