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热点评论 >> 正文

热点评论

遏制食品安全谣言科普宣传势在必行
江苏消费网 (2019-06-28)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随着食品工业已经进入安全与健康并行的时期,如今,风险交流是短板,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消费者获取真实信息的渴望。

  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是释放食品安全“正能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对服务社会、服务消费者具有推动和带动作用。在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多个部门单位举办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强化食品安全科普传播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近年来食品工业有了较大发展,食品安全呈现总体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快捷信息的同时,也使谣言不胫而走,食品安全领域更是网络谣言的重灾区。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针对谣言所涉及的领域进行的分类显示,食品类别占比最高,达45%。《2017年食品造谣治理报告》显示,微信、微博已经成为传播食品谣言的主渠道,其中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的主平台,占比达到了72%,微博占比达到21%,这两方面加起来超过90%的传播量。

  在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中,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近年来,在社会共治理念的指导下,各方携手治理食品谣言。据不完全统计,2017-2018年,因食品安全造谣、传谣被公安机关打击的至少有169人,其中19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法律武器抵制谣言侵害,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究谣言生成传播的机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辟谣队伍,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对谣言有了一定的警惕性。

  耸人听闻的谣言不仅影响消费信心,也对行业、产业带来直接的危害,比如2015年曾传出的“毒草莓”谣言致使当年全国多地草莓滞销。其中北京市昌平区草莓日销量下降了82%,销售价格下降了一半多,2周时间便损失了2600余万元。2017年初,一段时长约2分钟、关于“塑料紫菜”的谣言,让福建省晋江市紫菜行业损失了近1亿元。

  2017年,某咨询公司发布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达到93.8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于信息的了解只有50%左右。对此,专家认为,谣言产生并得到广泛传播的最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在由政府、食品生产者、媒体、消费者构成的多元系统中,信息流动不均衡、不及时、不通畅是引发谣言泛滥的基础。

  钟凯表示,强化食品安全科普传播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要加强食品安全科普的协同共治,各方都需要有所作为。政府部门需要持续加大科普投入和扶持力度,将科普作为科学监管的重要突破口。媒体的作用也十分关键,在进行食品安全报道时,需要坚持科学报道的精神,认真核实信息来源,多听取专业意见,不要片面追求流量和关注度。食品专业界也需要积极参与科普工作,播撒科学的种子,让科技的力量造福大众餐桌。

  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举办的“社会共治与资源共享”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研讨会上,食品行业资深研发人员云无心表示,食品行业怎么做科普才更有效?首先,言必有据。这个依据从哪儿来?一是国家标准,二是权威机构指南,三是高等级学术论文。其次,在解读自身相关研究时一定要克制,如果把一个科研成果进行了夸张解读,科普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业内专家表示,食品安全科普是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也是科学传播最重要的途径。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用科普来弘扬真理,用知识助力社会共治,让食品安全知识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通过食品科普宣传获得食品安全“正能量”,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获得感。(文可)

编辑:张宜贺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