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日趋低下,更容易患龋病、牙周炎、牙髓炎等各种口腔疾病——
老年人应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访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刘亦洪
■本报记者 孙燕明
老年人由于生理增龄所致,身体各部组织渐趋老化,各器官功能日趋低下,口腔变化同样经历这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更容易患龋病、牙周炎、牙髓炎、根尖周病、黏膜病甚至癌症等各种口腔疾病。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刘亦洪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老年人有必要每半年进行一次较为细致的口腔检查,有助于口腔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避免造成严重的口腔疾病,也避免口腔疾病发展到严重的地步而不得不进行复杂、耗时、昂贵的治疗。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进入老年后,人的身体外观和机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老年人的口腔同样也会出现退行性变,如牙齿磨损、牙齿敏感、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等。此外,老年人的味觉也有所减退,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常常会有口干的感觉。
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至74岁老年人中,恒牙患龋率为98.4%,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8%,牙周袋检出率为52.2%,口腔黏膜组织异常为7965/10万,口腔恶性肿瘤患病率为30/10万。
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至74岁老年人中,人均存留牙数为22.5颗,人均缺失牙齿为9.5颗,全口无牙的比例为4.5%,缺牙修复的比例为63.2%。
刘亦洪表示,许多老年人对于牙齿的基本要求就是“牙不疼、能吃饭”,这其实也是口腔工作者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的期望。这六个字虽然简短,涵盖的内容却很丰富。“牙不疼”要求牙齿本身没有病损,牙髓和牙周组织没有感染和炎症;“能吃饭”则要求口腔里余留的能够行使功能的牙齿数目足够多。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8020计划”,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牙齿不足20颗,会影响身体多个系统的功能。“8020计划”的目的在于延长牙齿的寿命,保证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
由于年轻时不爱护牙齿、口腔受过外伤等原因,很多老年人的部分牙齿被拔掉或自然脱落。牙齿数目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吃饭受影响。如果不能正常进食,全身的营养和健康也会大打折扣。这时镶牙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供基本的咀嚼功能,还可以为存余的真牙减轻负担,防止它们过早脱落。
有些老年人认为,只是缺了几颗牙甚至一两颗牙,对正常进食没有太大影响,就可以不用镶牙。虽然有一些特定的缺牙不需要镶牙,但这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作出判断,患者不能自行其是。
有一些老年人认为,牙齿全部掉光之后再镶牙会更方便,这种观念极其错误。绝大多数情况下,牙齿缺失的数目越少,镶牙的难度越小、效果越好。如果等到牙齿全掉光了再镶牙,往往会出现假牙容易脱落、压迫黏膜引起疼痛、无法咀嚼比较坚硬的食物等问题,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痛苦。
许多老年人因为缺失的牙较多,镶了活动假牙,即可以摘下来和戴上去的假牙。每次吃完饭之后,应该摘下活动假牙,认真刷牙并清洁活动假牙。清洁假牙最好使用纱布或者软毛牙刷,硬质牙刷会在假牙表面留下划痕,若假牙表面不光滑,细菌就容易附着繁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应将活动假牙摘下来,清洗干净后最好泡在清水中保存,也可将假牙清洁片与假牙一起浸泡,有利于清洁和杀菌。
绝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牙周病,只是严重程度不同。比较轻的可能只是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齿稍微有点松动;严重的则可能牙龈发红、肿胀、流脓,牙齿非常松动,一咬牙就剧烈疼痛。不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牙周病治疗。
刘亦洪强调,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老年人患有牙周病是自然规律,随着年龄增大,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医学界对牙周组织有了新的认识,如果牙周组织健康,年纪增大引起的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的量是很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老年人的口腔一旦发生退行性变,口腔卫生的维护就变得格外艰难。由于牙龈萎缩、牙根暴露,食物积存在牙根上很难刷干净;牙缝变大后更容易塞牙,塞牙后也不好清除;有些老年人镶了活动假牙长时间不摘下,这样就会有很多食物残渣粘着在假牙上。口腔卫生维护不好,牙齿疾病就会进一步加重,因而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刷牙是清除菌斑,预防龋病、牙周病发生发展的最主要手段。”刘亦洪表示,老年人每天至少早晚刷两次牙,最好每次吃完东西都刷一次牙,并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每次刷牙不应少于3分钟,要着重刷牙根的位置,普通牙刷不能将牙缝之间刷干净,需要辅助性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老年人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如果两颗牙之间没有空隙,被牙龈填满,应使用牙线;如果两颗牙之间存在空隙,牙龈已经萎缩,应使用牙缝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