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乾元
(一)
2019年上海国际车展如约而至。
4月的沪上早晚依然清凉,一早,连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道路已经车满为患。尽管有多达21个入口,但由于机动车道与入口之间设置了长长的格栅,使得能够对应方便进出的入口没几个。没有明确的引导标志,只有指挥者禁止性的手势。车辆随着车流,有些盲目地移动,寻找着可以停靠的地方,犹豫之间,走走停停。一些身着职业套装的年轻人,此时顾不上矜持和规范,趁着车辆暂停瞬间,匆忙从车上跳下来,很费力地翻过大半人高的栅栏。前面的还没有跳过去,旁边已经有人在大声喝止。即便如此,翻越的人还是不断出现。时间,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堵在这里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导致无法按照原来的计划开始展馆里边一天的工作。所以,没时间抱怨,只能各找各的门道,看如何才能尽快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其实进入展馆之后,才是穿梭在场馆中人一天坚持的开始。虽然对于大多数参加车展的人,都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号称四叶草的展馆,但是依旧会不时踌躇。难以分辨的方向,缺乏明确的指示标志,除了展馆序号,很难找到参考。行色匆匆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一天下来,2万步只是起步的数字,不用展示,没走到3万步就不要说自己在上海车展有多辛苦。这就是一个让每个人都体会到自己内在小宇宙有多强大的地方,这也是个让很多人都会茫然无措的地方,寻找中,感受到了一天的疲乏和难以为继后,才终于发现了展馆的一些行走规律,找到了方向和终点。
(二)
犹如今天的汽车市场。
没人再关注到底来了多少个国际品牌的CEO,这是早些年,我们对自己的汽车市场没有更多底气的时候,用来撑场子的标志。也没人再关心到底有多少概念车参与了展会,以凸显展会的专业水准。如今,包括北京、上海这样的车展上,满场满眼,到处都有全新概念全新认知等待你去认识与发掘。
很早,做汽车传播营销的人都敢吹吹牛,随便给我个汽车的局部,我就可以告诉你是哪个品牌的哪一款车,那时手心手背翻过来数数,就是那几个品牌那几款车。现在,到底有多少个全新品牌一夜出现,应该很少有人能够全部完整说得清。每个人心里都在发问,这到底是个什么品牌,到底是哪家公司推出的?而答案依旧让你迷惑,这又是一家什么公司,跟汽车有何相干?
过去,做车是汽车企业的专利,现在,没有什么人不可以参与造车。所以,当一家互联网公司出现在汽车展台上,或者是一家全新不知名的公司突然冒头,并且在车展上展示出一个足以让人惊艳的作品,都不足为奇。汽车传统的一些标志正在被打破或颠覆,四个轮子加车身只是个载体,上面承载的,可能是与过去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看过之后,你可以嗤之以鼻,也可能暗自称羡,或者会心微笑。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判断的一个未来,未来到底是什么状况,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
有些思考可能会是主流,但这些是不是就将决定未来如此呈现?谁也不敢打保票。面对如此纷繁的市场,以传统为标准显然已经行不通。但完全放弃过去的认知行不行,谁的心里都没底,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三)
并非变局即乱局。
汽车产品的同质化甚至汽车售后服务的同质化已经是汽车市场上存在多时的一个话题。这也是包括自主品牌在内的所有品牌与车系共同努力向前的结果。从积极意义上说,这当然给我们带来了汽车产品整体的提升。从被动角度说,发展仅仅一二十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想要跳过这个阶段,找到适应自己市场的全新模式,也真心有点难。
过去,每一个品牌造一辆车,基本都是集大成方式来完成,最终的选择会趋向共同化,导致的结果当然也就是同质化。
汽车售后服务也如此,肯定后进学先进。早年,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4S店方式被引进就被作为售后服务现代化规范化的一个标志。与此同时,某一个品牌推出的服务甚至被行业誉为三十六条军规,所以被模仿学习与追赶,甚至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展开售后服务的教学大纲与模板。
而眼前面临一切已近变局。过去,传统汽车企业与所谓新势力造车之间车不同轴行不同轨,行走方式前进方向大有差异。本届车展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你很难分辨出到底哪一个是新势力造车或者哪一个是传统汽车企业。从车型塑造到动力方式选择,多维思考渗透在每一个品牌每一个汽车设计制造参与者身上。变局中,乱象仍在,然而,拂去障眼的尘埃,表象下,在学习中摸索与摸索中学习,正在成为新势力与传统造车企业之间的一个默契,最终或将殊途同归。
(四)
因而,参与正成为汽车业界的一个主题。
没有业内业外之分,或许明天,也很难说有经销商与消费者之分,参与,共生、共享,也会成为基本形态。
本次车展上,除了满眼的新车型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售后服务将不再是简单的进店保养与维修,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决定了消费人群(消费心态)日趋年轻化的同时,汽车消费观念也正在从奢侈品以及身份象征的特性,转而向个性化功能化方向转变。
顺应这一市场发展趋势,以新零售模式为指导,依托大数据技术,传统贩卖方式在改变,同时服务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过去造一辆车源于四五年前某一品牌经管会对于趋势的判断,很有可能决策即落伍。今天,生产一辆什么样的车,已经不一定是汽车企业内部的行为,车展前后、车展内外,诸多企业宣布,未来,将更多吸收车友的意见,甚至邀请品牌粉丝或车主参与到设计与造车当中来。强调的是“以个性DIY为手段,带来颜色定制、外饰定制、专属物流、车型改装等丰富选择,从而打破线上、线下的边界,通过众创、众筹、众享三大手段打造定制化营销与服务模式”。
(五)
生活因科技而精彩。
5G概念正如日中天。5G与汽车,5G与汽车智联的关联,正成为无数与汽车有关无关人士畅想未来的起点。关于未来,我们确实有无数句话要说,不过,关于今天,我们更有不少的事还需要做。
做一件事,需要明确为什么做,以及方向怎么选择。有更多人的参与,或许大体就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