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资讯 >> 正文

消费资讯

eSIM来了
江苏消费网 (2019-04-17)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武晓莉

  日前,中国联通联合京东等企业以“联通eSIM,无卡更自由”为主题宣布将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

  消息一出,“SIM卡再见”立刻成了网络的热点话题,不少媒体都进行了转载和解读。以微博为例,发布会第二天就有2.2亿次阅读量和1.5万条讨论。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权威媒体都参与其中,以“eSIM你好,SIM卡再见”为题的央视财经文章有54万次阅读量,一些政府机构也参与了转发,还有大量自媒体文章。

  虽然公众对此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业内人士认为,eSIM虽然来了,且对万物互联具有重要意义,但远没到和SIM卡说再见的时候。

  金蝉脱壳舍去皮囊

     努比亚α柔性屏手环式手机近日发布,这款手机能够支持联通的eSIM服务。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努比亚α实现通话、微信、二维码支付、地图等功能。

  那么,eSIM是什么呢?中国联通市场部副总经理郭林介绍说:“简单说就是电子化的SIM卡。”他解释说,eSIM技术带来三大变革:一是去除卡槽,没有独立的卡槽,极大地节省了空间,带来了终端设计的自由。二是号码进程下载,带来了用户随时随地入网的自由。相比SIM卡,eSIM使移动用户开户互联网化了,像互联网应用一样,只需要在线自主操作,很短时间内就能注册开通一个账号。eSIM智能手表方案,用户使用手机APP全自助开户,只需5分钟就能实现手表入网。三是eSIM的多场景化使泛终端接入更为便捷,带来了万物互联应用的更多可能,如智能仪表、智能家居、工业设备、农业设备、无人机等,任何需要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都可以使用eSIM。“把SIM卡电子化,金蝉脱壳,舍去皮囊,提取出SIM卡的灵魂——卡密数据文件,这就是传说中的eSIM。”一位业内专家这样说。

  通往万物互联之路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高达10G以上更极致的飞速体验、低至1毫秒的超短时延、每平方公里能连接100多万台终端设备的巨大容量……5G真是好处多多。在即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时代,5G渗透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我们只需要等待技术成熟、产品上市,准备好一起迎接信息通讯时代的下一个黄金10年。“在通往5G、智能、万物互联的未来之路上,还有一个小小的障碍。这个障碍不除,万物互联这辆大车很可能是开不动的。”中国联通有关人士指出,“这个障碍就是SIM卡。”

  对于很多新型的终端来说,插拔式的SIM卡并不合适。现在我们每人有1-2部手机,感受可能不明显。未来到了万物互联时代,除了手机需要连接移动网,万物都需要联网:Pad、手表、智能耳机、智能眼镜、VR终端、车载设备、体脂秤、智能家居、无人机等,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电子产品要联网。而带着SIM卡进入万物互联时代,用户很有可能会抓狂。

  据介绍,SIM卡虽然是一张“小卡片”,但这个“小”也是相对的。对很多电子产品来说,它还是太“大”了。比如智能手表这种空间“寸土寸金”的设备,硬往里面塞进去一个卡槽,就太考验硬件工程师了。由于电池盒续航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什么轻薄、待机都不要想了。而使用eSIM,能使手表的厚度减少2毫米左右。再比如车载设备,需要在高温、低温、高振动的环境中运行,SIM卡既不防水也不防尘,怕热、怕冷,还怕震动,非常容易损坏,而eSIM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eSIM技术已经落地

     今年GSMA发布的eSIM报告显示,全球已有100家基础解决方案供应商、电信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支持eSIM规范。主流芯片商、主流卡商以及众多终端厂商也都进行了布局。

  “此次eSIM可穿戴独立号码业务,是eSIM在国内的第一项落地业务。”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闫小兵介绍说,“从消费电子到物联网,eSIM业务的开展意味着我们站在了一个科技时代的路口。”

  据记者了解,我国三大运营商都开通了eSIM服务,中国移动在上海、杭州、天津、深圳、成都、广州、南京七个城市做试点,从即日起到2019年12月份可免费开通(原价10元每月),苹果iPhone6以上机型都支持。中国联通支持eSIM服务的设备有 AppleWatchSeries3、华为Watch2Pro和刚刚发布的努比亚α等。魅族Zero、vi-voAPEX2019等无开孔机型的发布也将进一步助推eSIM的使用。

  据郭林介绍,作为eSIM国际标准重要的制定者之一,中国联通一直在积极推进国内eSIM产业链的发展。2018年以来,已配合10余家企业、20余款消费互联网智能终端,完成了eSIM技术对接。其中包括苹果、华为、三星等厂商和可穿戴、平板、PC,以及其他终端如智能音箱、智能后视镜、POS机等多种品类,涵盖运劢、医疗、娱乐、教育等各类应用场景。其创新推出的互联网化的eSIM手表开通方案,让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动动手指就能给智能手表联网,这个方案还拿了国际大奖。

  SIM卡未到说再见时

     “各种微博、公号对这件事大都有明显误解。”著名行业观察人士付亮认为,eSIM和SIM卡将长期并存,远没到和SIM说再见的时候。

  付亮说,虽然未来会在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中使用,但此次联通推出的eSIM只是瞄准了特定的服务——可穿戴独立号码业务,并不包括手机。而此前三大运营商都已试点了eSIM,不过不是独立号码,而是需要与手机共用一个号码,作为手机的同号码副卡使用。

  “手机最早也不要插SIM卡,机卡分离是技术进步的要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防止运营商绑定用户,限制转网。”付亮认为,不需要实体卡并不是eSIM独一无二的特点。

  “当初机卡分离后,用户将一个运营商的卡拔出来,插上另一个运营商的卡,就实现了换运营商。”付亮指出,“对用户来说,eSIM无卡模式下,换运营商并不比有SIM卡方便多少。因为用户需要和旧运营商解约,然后提供实名信息选择新用户的号码、套餐,写入新运营商的数据。即使都是远程实现,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使用eSIM无卡手机对携号转网的促进是有限的。”

  付亮预测,下一代的苹果iPhone手机向中国提供的可能也是和别的国家一样的SIM卡+eSIM双号模式,而不需要单独为中国市场提供两个SIM卡槽。

  不过,正如郭林所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业链的发展,eSIM的市场空间巨大。据权威机构预测,2022年全球可穿戴产品年出货量将达到2亿部;2022年国内消费互联网eSIM连接数将达到1亿个,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18%。

编辑:张宜贺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