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消费警示

网红食品值得买吗
江苏消费网 (2019-01-14)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图一: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喜茶店内排队的消费者。 孟刚/摄

  图二:网红食品“毛巾卷”蛋糕。

  ■本报记者 孟刚

  动辄排上几个小时的队,甚至好不容易排到时,被卖家告知限量销售……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猎奇心理将目光转向那些颜值高、口味新奇的网红食品。其出现顺应了互联网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网红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网红食品被热捧的同时,负面报道也层出不穷。

  网红食品有哪些特点?为何会频繁出现问题?网红食品值得消费吗?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网红食品问题多

  刚步入新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元旦期间检查市场时就发现,网红餐厅“小大董”刀具消毒不力、鸭肉台账存疑,而这家店几乎天天排队,主打的菜品正是鸭肉。

  网红食品出现问题绝非仅此一次,过期、细菌超标、来源不明……这些食品行业的“大忌”,却频频发生在一些当下热门的、极具人气的餐厅和食品店。

  如2017年7月中旬,多名食客在上海的网红餐厅“一笼小确幸”用餐后出现了腹泻、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随后该餐厅相关门店与中央厨房被监管部门要求停业接受检查。当月28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称,该事件共造成71人到医院就诊,食物中毒起因是中央厨房超过许可核准范围加工即食食品,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

  此外,在如今的微信群、朋友圈,一些来路不明的“三无食品”也贴上网红食品的标签兜售。这些产品往往卫生状况堪忧,不少消费者花了冤枉钱还吃坏了肚子,却投诉无门。如2017年1月5日,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联合公安部门捣毁了一个无证生产网红曲奇饼干的小作坊,这款在网上走红的“chiko曲奇”通过微商与淘宝售卖,不仅无证生产,而且在包装上伪造QS认证标志。

  网红食品不一定健康

  “翻阅自己的2018年购物记录,发现购买过的网红美食消费达到了上千元,在三里屯和西单,都曾为了喜茶、奈雪的茶留下过排队一两个小时的足迹。”北京的王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2018年,靠新奇概念和独特造型取胜的网红食品越来越多,如号称可以排毒养颜的“椰子灰冰淇淋”、外形完全像折叠毛巾的“毛巾卷”蛋糕、宣称“新鲜看得见”的透明袋包装牛奶……这些爆款网红产品,基本上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且备受年轻人追捧,甚至成为外地游客的必到打卡点。

  事实上,去年火爆朋友圈的“脏脏茶”其实就是黑糖珍珠奶茶,黑糖汁在杯中挂壁形成虎纹效果,和现在很多现制奶茶一样,其含糖量较高,喝多了不利于身体健康;而“椰子灰冰淇淋”则因为添加了植物炭黑食用色素所以才有了黑灰的颜色效果,与排毒养颜完全没有关系;透明包装奶也不过是常温奶换了包装,不能避光反而容易让牛奶失去风味。

  与此同时,不少“漂洋过海”而来的国外网红食品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号称“一天一斤”的网红减肥食品,有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底曾专门发布提示,一些网红减肥食品的减肥效果显著,却有可能非法添加了西布曲明、麻黄碱、芬氟拉明等药物成分。

  据了解,从2017年7月开始,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等9部门在全国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截至2018年10月底,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违法案件4.9万件,货值金额17.1亿元,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分子8900人。这其中就不乏被许多人追捧的网红食品、网红保健食品。

  正如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心主任刘筠筠所言,一些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网红食品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明显,欺骗性很强,但代价是身体严重受损,消费者对此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别中了那些“人血馒头”的毒。

  网红食品“善于”营销

   安全营养,一直被消费者所重视,为何一些问题“网红食品”却能误导消费者的判断?

  业内专家表示,这与商家的营销策略有很大关系。网红食品都有三个特点:口感新奇、高颜值、概念营销。利用朋友圈熟人关系、口碑传播的社交特性,同时发动营销公众号为其背书,刷出存在感。这些都很容易吸引消费者,加上一些消费心理作祟,比如,在社交媒体上晒图寻求身份认同、你买我也买等跟风效应,使得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网红食品时,往往会忽视生产厂家、商家的合法资质。

  同时,目前网红食品也存在一定弄虚作假、假排队、刷评论等行为。据不少媒体的报道,有的网红商家存在雇人排队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把‘看上去好吃’直接当成好吃的东西来营销”,商家主要精力不是放在食品安全和品质改良上,而是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来迷惑人、赚快钱。

  假排队等行为严重违背诚实无欺的传统营销观念,欺骗了消费者,当消费者体验后发现自己上当,最终还是会将其抛弃。一位来北京旅游过的网友近日就对记者表示:“去年国庆节在南锣鼓巷吃过一款网红双皮奶,一碗小小的双皮奶要20元,上面的芒果粒只有一点点,还是排了好长的队伍才吃到,但重点是还没有外面那种5元一杯的好吃。”

  食品安全是底线

  网红食品体现的是创意和潮流,但若非建立在安全基础上,而是把消费者的心理弱点作为掘金利器,绝非长久之道。

  市场调研机构中研普华研究员杜卫东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在产品研发方面进行创新无可厚非,但一定要保证食品安全、符合相关规定,这是创新产品不可逾越的“红线”。

  记者了解到,我国《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对网络食品经营者规定了准入条件,如公示营业执照、许可证件或者备案凭证等等,并禁止虚假宣传和虚假表示,然而网上特别是在微信朋友圈内买卖的个人销售行为,具备很强的隐秘性,监管部门往往鞭长莫及。

  专家表示,网红食品存安全隐患,从侧面反映出食品监管方式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相关执法部门更注重末端产品的监督检验。因此,非常有必要转变结果导向的监管方式,强化过程监管,加强食品事前事中监督,以在源头上减少风险隐患。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认为,对网红食品要有包容的心态,鼓励其创新。同时,也要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不能允许网红食品游离在监管之外。

  钟凯还表示,不断爆出问题的网红食品透支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透支了消费者对真正有创意的新产品的热情和信心。消费者在选择网红食品时应该提高认识,多些理性,避免盲目跟风、追捧,在购买时要注意认真核实产品的食品安全标识等信息。只有执法部门、企业与消费者们形成合力,才能让玩猫腻的网红食品无处遁形。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