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热点评论 >> 正文

热点评论

景区涨价要给公众一本明白账
江苏消费网 (2014-09-22)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有必要引入第三方审计,查一查景区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只有让景区告别“躺着赚钱”的安逸日子,才能促使其行动起来,努力做长旅游产业链,摆脱“门票经济”依赖。

 

■张枫逸

 

十一“黄金周”临近,不少人都准备出行,却面临多地旅游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的尴尬。其中,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票价过百的景区已经达到101个,占到了5A级景区总数的六成(据9月18日《法制晚报》报道)。

 

面对景区涨价,一方面,民众叫苦不迭,发出“玩不起”的感叹;另一方面,景区以自身运营压力大为由而大倒苦水。这样的情况已持续多年,今年也不例外。

 

审视景区门票上涨的原因,千万般理由归结于一点,便是入不敷出。如玉龙雪山方面就表示,过去3年门票收入减支出是负数,上涨25元是合理的。类似的说法,几乎成为景区门票上涨的“统一说辞”,只需把景区名称换一下,便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

 

其实,对于公众来说,不怕景区涨价,就怕涨得不明不白。但眼下,一些景区的涨价着实让人看不懂。国家发改委2007年出台规定,景区涨价间隔不得少于3年。结果,景区门票“3年不涨”异化为“3年必涨”。去年恰逢解禁期,国内多处知名景区在五一小长假前夕纷纷涨价,最高涨幅高达167%。从过程来看,门票听证会普遍沦为“听涨会”,几乎成了例行公事。例如2012年峨眉山景区门票调价听证会上,21名代表仅1人不同意涨价,令人大跌眼镜。

 

运营成本高、压力大,成为景区涨价的通用理由。然而,我们并不知道景区口中的资金缺口、亏损额度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退一步讲,即使这些数字是真实的,那么景区自身的管理运营有没有问题?比如,人员配置是否合理,有没有人浮于事;薪酬水平是否正常,有没有滥发福利;开发建设是否科学,有没有盲目投资,等等。

 

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形成了景区的天然垄断。因此,景区往往不会在管理和效率上下功夫,一些地方政府也把景区当作提款机,大不了就涨价,反正总会有游客“愿者上钩”。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不是少数人的“自留地”,而是属于国民共同所有,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公众有看风景的权利,即使免费不可行,至少也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收费,不能让游客做冤大头。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要严格控制公共资源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体现公益性。门票的公益性,首先要求景区涨价前应给公众一个明白账,满足知情权和监督权。如此,有必要引入第三方审计,查一查景区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晒一晒景区家底,管理效率低、支出水分大者的涨价申请不予批准。只有让景区告别“躺着赚钱”的安逸日子,才能促使其行动起来,努力做长旅游产业链,摆脱“门票经济”依赖。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