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评论中,都援引“全世界收费公路14万公里,其中有10万公里在中国,占了全世界70%”等相关数据,进行论证说理。笔者在此不想再算来算去,因为,无论民间账算得如何精确,只要交通部不认账,都能找出一万个理由敷衍塞责。与其跟他们玩一些累人的数字游戏,还不如痛痛快快地直抒胸臆:世上没有遥遥无期的债务。同理,那些贷款公路,也应该有个明确的还款期限。在当前语境下,交通部能否好好分门别类地捋一捋,给所有的收费公路,都明确一个具备还款年限呢。这究竟是不能也,还是不为也。诚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月异,这种传统且带有很多弊端的路桥建设模式,也早应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举个很简单但很生动的例子:一些工薪阶层咬紧牙关贷款买房,无论还多少年,至少跟银行签订的还款协议上,白纸黑字约定得清清楚楚。任何债务,只要有还款年限,就会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贷款修路也是如此,不怕贷款,就怕没有具体的还款时限,最终致使还款成了无底洞,累及子子孙孙。
事实上,不少高速公路收的钱,早就足以还贷(甚至可以还好几次),但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2008年审计署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山东、北京等12个省(市)35条经营性公路,由于批准收费期限过长,获取的通行费收入高出投资成本数倍乃至10倍以上,成为名符其实的“高价公路”。无论中国的收费公路有多少,每一条公路贷了多少钱,依照当前的收费额,多少年可以还清,多少年可以切实还路于民,这些账目,作为有关部门,都应该扒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及时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监督。但遗憾的是,能做到位者,寥寥无几。其用意究竟何在,从以下几则信息中可见一斑。据贵州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高速公路收来的费用中,15%用于还贷,其他都分了;江苏省一些公路收费部门的普通收费员不包括平时的福利,月薪就高达8000元,多的超过万元……
多少年来,恰是这种躲在暗室里收费的体制弊端,致使公路收费名目多如牛毛,民不堪苦。而要想切实提升中国公路的形象和质量,有关部门首先应该从阴暗逼仄的收费亭中走出来,将各种收费置于阳光底下进行。目前来看,这还是个很大的考验和难题。(丛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