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涛
某国外控烟组织一份报告在国内烟草行业掀起风波,我国13个知名香烟品牌被指重金属超标。10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针对此报告驳称,这份重金属超标的13个香烟品牌名单中,有3个产品已于两年前退市,该局现已安排调查此事(据10月12日《新京报》报道)。
被某国外控烟组织点名的香烟品牌中的重金属是否真的超标,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无危害,这些问题的答案,公众是有权知道的。因此,一份客观公正的调查报告是实现我们知情权的必然要求。现在,终于有人出来做这件事了,这是一件好事,但由烟草专卖局作为调查主体,笔者以为不妥。
对部分品牌香烟重金属超标一事,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一位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尽管我国还没有对整支烟出台重金属市场准入标准,但这个标准不仅是中国没有,国际上也没有,加拿大研究者以本国烟为参照物,还列入了一些已经停止生产的香烟,从立场和角度上来看,并不能说完全客观公正。”这话明显带有推卸责任的味道。中国没有相应的标准,并不表明香烟中的重金属没有超量,不会危害烟民的健康。何况,像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过去也没有相应的标准,但是三聚氰胺对人体的危害却是众所周知。一些香烟品牌被指重金属超标,理应引起烟草专卖部门的高度重视,可是,相关官员却以标准缺失来规避实质问题,抱持这样的态度,恐怕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由于与香烟行业具有利益关联,烟草专卖局的调查中立性值得怀疑。烟草专卖局虽说在法律上是行政机关,但是它与烟草公司是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而烟草公司与烟草企业具有极大的利益关联性,可谓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烟草专卖局调查出那些香烟“重金属超标”,那不是自己给自己制造难堪,跟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吗?
基于上述理由,笔者认为国家烟草专卖局应该主动回避,将此次调查交由更具公信力的第三方主持,否则,即便国家烟草专卖局确实客观公正地调查了,结论也是科学的,但这种程序正义缺失下的结论,仍然会给公众留下不少质疑的空间。
其实,不仅此次调查不应当由国家烟草专卖局主导,在日常的烟草具体成分标注上,也应当改变由烟草企业或者烟草专卖局来检测并标注的方式,引入与烟草行业无利益关联的中立第三方检测。因为,公众都有权利知道卷烟中究竟含有什么样的成分,充分了解吸烟的健康风险,而这显然是目前烟草行业自检自测模式难以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