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钓鱼台宾馆,“第三届中国国际金融品牌创新峰会”会场门前,各家参会单位的易拉宝排在两边进行展示。
协会大多在境外注册,邀请退休领导人作为嘉宾顾问,举办论坛并评奖,收取高昂奖项费用
今年7月,第三届亚洲律师领袖论坛组委会给全国各地的律师事务所发邀请函,通知他们可参与评奖,但如获奖需缴纳相关费用。此举被认为是借论坛敛财。
本报记者进行一个多月的调查发现,类似论坛评奖活动非常多,其中多数活动的主办单位并未在民政部门注册,真正在幕后操控这些活动的,只是几家会务公司。他们邀请一些退休领导人作为嘉宾顾问,以此宣传造势,再以一些在境外注册的“行业协会”名义发出邀请函,进行评奖后赚取高昂的奖项费用。
据了解,为规范评奖活动,国家曾频频出台限制政策,但评奖行为却屡禁不绝。为此,专家呼吁政府应建立信息平台,及时透明地发布各个行业的企业产品信息,同时让行业协会回归本位,以此自律并规范整个行业中的行为。
高宗泽,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下简称“全国律协”)原会长。
今年7月,他收到同行转来的第三届亚洲律师领袖论坛(下称“律师论坛”)邀请函,函上,高宗泽被列为组委会的大会顾问之一。
该论坛由亚太区律师行业发展促进会、中国律师事务所管理协会、中国品牌建设协会和今日财富报——法制专刊四家单位主办。
但高宗泽说,他对活动毫不知情,也从未听说过其中两家律师行业协会。
与高宗泽遭遇类似的,还有北京大沧海律师事务所负责人陈建新。
奖项标价被指卖荣誉
如果最终荣获奖项,须缴纳相关宣传推广会务费。其中,最高的是国际奖项中单位奖36800元、人物奖18000元
“我也是无意中知道这件事的。”8月初,陈建新收到一份快递,署名为“2010第三届亚洲律师领袖论坛组委会”,内含各种资料。
看了资料,陈建新才知道自己以“贵宾”身份被邀请参加活动,其所在单位也被通知有资格参与论坛举办的评选,参评2010亚洲律师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活动8月27日在深圳举行。通知称,入围获得评选资格是经过专家评审团调查评估的。
陈建新说,根据资料,奖项分为单位和个人两大项,单位大项下又分国际、全国、区域等四小项,每项下面有8到15个具体荣誉称号,比如“2010年亚洲最具影响力律师事务所”、“2010年亚洲十大最具影响力律师”等。
资料注明此次评选过程不收取任何费用”,不过,如果最终荣获奖项,则须缴纳相关宣传推广会务费。其中,最高的是国际奖项中单位奖36800元、人物奖18000元。
“想申报什么称号,可以自行选择。”陈建新说,按照宣传资料,一次评选最少会有588个律师事务所和425个律师获得荣誉称号,“平均下来组委会可以收取近2000万元,这显然是在卖荣誉。”
为此,陈建新在网上发帖,对四家主办单位提出质疑。
律协质疑举办机构资质
全国律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活动影响不好,很多律师打电话咨询,由此才引起律协重视
与此同时,对于“论坛”的质疑声一再出现。
在论坛召开前一天,全国律协的官网——中国律师网上出现一篇文章,对论坛的举办机构资质提出质疑。
据了解,在第二届亚洲律师领袖论坛的宣传海报中,组委会曾将全国律协专家团列为活动指导单位,全国律协相关领导为拟邀嘉宾,中国律师网为主办媒体。
全国律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活动影响不好,很多律师打电话咨询,由此才引起律协重视,并曾在中国律师网上发表声明称,与组委会没有联系,对活动也不知情。
五天后,“论坛”官网贴出声明表示,前两届论坛都有全国律协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为此,组委会支付了高额“出场费”。此次,全国律协提出质疑的原因是,之前论坛组委会未同意律协的合作意向。
其声明称,活动所有主承办单位均在国家相关部门合法注册登记,大会将通过法律程序对恶意诽谤的单位提起诉讼。
对此,全国律协副秘书长李海伟表示,他们从未找过对方要求合作,在前两届论坛中,全国律协确有领导因不明对方身份参加了活动,但对具体费用,他并不知情。
主办单位注册信息难查
根据民政部社团注册信息显示,论坛主办单位——亚太区律师行业发展促进会、中国律师事务所管理协会和中国品牌建设协会均不存在
作为论坛主办单位之一,亚太区律师行业发展促进会(英文简称APAL)的官网显示,该协会是由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律师行业共同发起的国际性律师合作组织。
近日,记者致电该协会,一名张姓工作人员证实,该协会是此次论坛的主办单位,且经常举办律师行业活动。但当记者询问对方办公地点时,该工作人员说,协会不对外办公,不方便透露。
记者看到,在一份盖有该协会公章的邀请函上,协会的英文拼写“DEVELOPMENT”被错拼成“DELVELOPMENT”,多了一个字母“L”。
另一份函则显示,成为该协会副会长需一次性交清3.8万,常务理事单位每年1.5万。
记者跟着又致电论坛另一主办单位——中国律师事务所管理协会,接听电话的声音与此前接听APAL电话的声音非常相似。该工作人员听到记者的声音后,立即否认是该协会的电话,随后挂断。
根据民政部社团注册信息显示,亚太区律师行业发展促进会、中国律师事务所管理协会和中国品牌建设协会均不存在。
至于论坛另一主办方今日财富报社,记者登录中国记者网,在上面的媒体查询一栏中输入今日财富报社,显示其隶属于吉林日报集团,但无报社其他信息。记者按照登记的电话号码联系,提示为无法接通,在网上也无法找到该报社的官网。但根据论坛组委会寄给陈建新资料中的一份今日财富报,该报为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中文报纸合作伙伴,国内统一刊号为CN22-0008,主编名叫白波。
8月27日,深圳,第三届亚洲律师领袖论坛如期举行,一同举行的,还有“2010全球旅游与酒店业品牌影响力峰会”、“2010亚洲汽车产业高峰论坛”。
这几个论坛、峰会的宣传网站显示,其组委会负责人均是同一个人——白波。
针对质疑,日前,白波反问:“假不假,难道律师看不出吗?律师是法律工作者。”白波称,他们的活动开展以来,政府部门很重视,“不是一个媒体说假就是假的,我们还要持续(把活动)办下去。”
“最牛”组委会负责人
在这些论坛或峰会的宣传网站上,都有着同一个人——白波,且其身份均为组委会秘书处负责人
根据第三届亚洲律师领袖论坛官网,承办此活动的其中一公司名为“北京财讯领先咨询中心”。工商注册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今年3月17日,在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注册,注册人是白爱水,经营范围是提供会议服务,承办会展等。
记者调查发现,该组委会基本每月就会举办一次交流活动,涉及司法、教育、汽车、金融、旅游等多个领域。比如“第三届中国国际金融品牌创新峰会”、“亚洲博鳌·中国教育品牌年度盛典”、“亚洲博鳌汽车论坛”等。
而在这些论坛或峰会的宣传网站上,也都有着同一个人——白波,且其身份均为组委会秘书处负责人。此外,各个论坛主办单位都是亚洲地区或者全国的行业协会,但通过查询会发现,这些行业协会几乎全部不是在内地注册的。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所有论坛、峰会材料上留有的传真电话全部为一个号码,以该号码为关键词,在网站上进行搜索,会发现该号码还出现在多个论坛介绍中,其中“第三届中国国际金融品牌创新峰会”于9月17日在北京举行。
登录该峰会的宣传网站可见,其组委会负责人照片也用了白波的照片。
承诺可帮助推荐获奖
针对记者“怕评不上”的担忧,工作人员称:“可以想办法,我可以向专家推荐你们”
据了解,该峰会将颁发“亚洲最具影响力金融企业”等多个奖项。
记者以一家保险公司员工的身份拨打峰会组委会电话。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她说,峰会已到截止日期,如要参加尽快报名。“如要参会是每人6800元,如要参加评奖,费用会高一些。”
针对记者“怕评不上”的担忧,该工作人员称:“可以想办法,我可以向专家推荐你们。”随后,她传真了一份活动资料,上面列明该峰会主办单位中也包括今日财富报社,承办单位则为企促联合(北京)咨询中心和亚星世纪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企促联合(北京)咨询中心注册地址在住邦2000大厦3号楼309。
9月15日,离峰会召开还有两天,朝阳区住邦2000大厦3号楼309房间,门口并未挂牌,只贴着一张印有“309”的白纸。
进入309房间,里面一片繁忙。一个上下两层的办公区域,一层的办公区被隔成多间办公室,其中一间的墙上写着“教育峰会”的时间表,办公室里有十多个工作人员。大厅里,数百件快递信封整齐地放在地上。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天下午就会有快递公司前来领取,这些快递会被送到全国各地。
17日上午9时,钓鱼台宾馆,“第三届中国国际金融品牌创新峰会”如期召开,记者获许进入颁奖会场。大厅内,各家参会单位的易拉宝排在两边进行展示。
在一阵欢快的音乐声中,颁奖开始。获奖者逐一登上领奖台,参会领导亲手颁奖,闪光灯频频亮起。
在获奖者中,不乏政府机构和官员,还有金融机构和负责人。其中,青岛市某区获得“2010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区”称号,在其奖牌上,赫然印着多家全国协会的红印章。而记者并未在现场见到相关协会的负责人。
同一批人运作多个论坛
据一位知情人士称,这些论坛背后的公司有几家,但主要负责人是同一个
对于如此多的论坛、峰会,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主办方都包括同一个单位——今日财富报社,组委会负责人也都为同一个人——白波。
据一位知情人士称,这些论坛背后的公司有几家,但白波是主要负责人,他也曾参与过几次论坛的组织。这些行业协会很大一部分都在香港注册,因为在香港注册的价格也只有几千元。
该知情人士还透露,在一些最初的活动,可能会使用并不存在的协会名称,如果活动打出品牌,主办方则会尽快到香港注册。“实际上,这些协会的背后只是由同一帮人在运作。”
根据记者的调查,今日财富报社、企促联合(北京)咨询中心等都挂靠在一家名为亚星国际的集团旗下。其官网则显示,亚星国际集团成立于1999年,总部设在香港,是一家集会议会展、培训考察等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
论坛敛财之道在评奖
朱峰坦言,评奖就是赚钱的重要途径。一般都是在论坛中加入一些颁奖环节,“刻几个印,在奖章上盖章”
“论坛本身挣不了多少钱,挣钱是在论坛之外。”今年55岁的朱峰(化名)曾做了5年的论坛。
朱峰称,论坛的组织成本很高,住宿需要星级宾馆接待,还要会务场地费等。相比国内正式批准的论坛,有高价门票,有政府提供场地和赞助,非官方性质的论坛只能“另找门路”。
“做论坛主要靠人脉。”朱峰说,如果能请到“大佬”,论坛就算成功了一半。因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人物或者政府高官来参加,活动就会有更多人支持,论坛举办的评选也会有更多人参加,收的会务费自然也就更多。
朱峰解释,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家热衷有领导人出席的活动,和领导人的合影是一种荣誉和认证。在外人眼里,这意味着他们后台很硬。所以,一些拥有丰富领导资源的行业协会、会务中介,纷纷给这些企业家牵线搭桥,以此坐地生财。
对于如何能请到行业内的人来参会?朱峰说,组织者会通过特殊渠道买到对方的信息,或者派不同的代表去参加其他活动,目的就是收集名片。活动开始前几个月,他们会给各地寄送邀请函,或者打电话邀请。当然,在邀请函上会醒目注明活动系“大规模”、“有影响力”等,还会标明哪些领导人将参会。
朱峰介绍,一些组织者为了节约费用,会给多个行业寄邀请函,最后根据报名情况,再决定是否将几个活动“揉合”在一起。
朱峰坦言,评奖就是赚钱的重要途径。一般都是在论坛中加入一些颁奖环节,请领导人给获奖者颁奖。“刻几个印,在奖章上盖章”,朱峰说,这些组委会实际就是在卖凭证。
“不过,说实话,很多领奖的明知是交钱上当,也是心甘情愿的。”朱峰称,这种凭证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大,但拿着这个凭证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对自己有好处。
屡禁不止的评奖乱象
有专家分析,国家明令禁止后,一些在境外注册的“社团”开始“接手”,以各种名义搞评选敛财
事实上,这种评奖乱象由来已久,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发文予以限制和规范。
早在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多部门下发《关于严格控制评比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除按法律规定和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外,不得再举办全国性或行业性的针对企业的评比活动。
2007年,民政部等多个部门又下发《关于规范社会团体收费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就该问题进行强调。
但评奖活动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唯一不同的是,“真猫”都不抓老鼠了,“假猫”就填补了这个社会角色。
有专家分析,国家明令禁止后,正规协会已经很少举办评选等活动,而一些在境外注册的“社团”看到这里面巨大的利润空间,开始“接手”,以各种名义搞评选敛财。
在北大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副主任金锦萍看来,目前对于境外的非营利组织(除基金会外)在华活动缺少具体规定和管理监督。
金锦萍认为,应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她说,行业协会的宗旨就是维护行业竞争秩序,起到沟通行业与政府、行业与市场、行业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而现在的行业协会未能回归到本色。
金锦萍表示,行业协会回归本位后,才能真正为行业代言人,会员才会心甘情愿支付会费,政府也才会把某些职能转移给它。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当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卫爱民认为,首先,政府应建立一个信息平台,科学、透明、及时、公正地发布各个行业的企业产品信息,民众了解了这些信息,对各种评比结果不再轻易相信,评比活动也就会随之减少。
采写、摄影/本报记者 李超
(实习生卢漫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