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海
今年2月,国家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在入学和招工过程中,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然而,3名乙肝“斗士”近来明察暗访湖北省武汉市133家医院后发现,仅有10家按章办事(据4月15日《武汉晚报》报道)。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1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0%。医学研究表明,乙肝只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交往中对其他人并无传染的危险。因此,体检中取消乙肝检测事关众多人的权益,是在全社会消除乙肝歧视的重要一步。既然国家三部门已经联合下文体检禁查乙肝,从理论上讲,相关医院就应该令行禁止,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一规定才对。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武汉市多数医院仍然我行我素,按老办法行事。
为何这么多医院无视禁查乙肝的体检新规呢?原来,这也不全是医院的错。一方面,虽然相关部门下达了禁止性文件,但具体的操作标准一直没有出来,哪些行业、岗位可以查乙肝,哪些不许查,无据可依。面对用人单位的强烈要求,医院为了不流失客户,自然会乘机打一下“时间差”,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多赚点钱。另一方面,有些医院甚至称“根本还没有看到文件”,连文件啥样都不清楚,医院又怎么可能去执行?
不难看出,体检禁查乙肝政策难以落实,其实是遭遇到了“最后一公里”现象。所谓“最后一公里”,原意是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常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在一些政策法规的实施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现象屡有上演——明明政策法规已经下发了,但在最后的执行环节出现了“肠梗阻”,兑现不了。表面看来,是下面的人不听话,但根源其实是在政策法规的制定者身上。譬如这次的体检禁查乙肝政策,如果相关配套方案随后出台,如果严密的监督网络能够有效建立,如果严厉的惩罚措施能够及时跟进,那么,又怎么会出现有了禁令医院却无法操作的尴尬现象?至于那种还不知有这个禁令的荒唐现象,就更不会上演了。
因此,要想破除政策法规施行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现象,政策法规的制定者就必须要通盘考虑问题,力求让新政新规一出台就能落地,一落地就能操作,不留任何模棱两可的空间。不仅如此,笔者认为更应出台针对政策法规制定者的责任倒追制度,即谁制定的规矩,谁就要确保它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执行,否则,就要以工作不力或失职、渎职查处。如此一来,入学和招工体检禁查乙肝的规定出台已经两个月,但配套措施还没有个影子的现象还会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