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热点评论 >> 正文

热点评论

破除招生地域歧视不能仅靠高校自觉
江苏消费网 (2010-03-14)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魏文彪

  名牌高校的区域招生分配不公,一直是公众争论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3月5日表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本地区招生和在外地区招生的比例,与世界名校相比是最低的,清华本地招生大约占15%,北大占18%左右,而美国的斯坦福、伯克利等名校受到州的限制,要招50%的本地学生(据3月6日《京华时报》报道)。

  一直以来,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都向所在地生源倾斜招生。由于给所在地的招生名额多,导致这些地方考生进入名牌高校的分数明显低于其他地方考生,使其他地方考生与高校所在地考生处于不平等竞争当中,从而影响了高考招生领域的教育公平。这种教育不公现象还导致相关学生不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参与社会竞争,因而也是对社会公平的损害。正因为如此,名牌高校区域招生分配不公现象一直受到舆论的批评,这一现象必须有所改变,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认为,清华、北大在本地区招生和在外地区招生的比例,与世界名校相比是最低的,美国斯坦福、伯克利等名校要招收50%的本地学生。其实,北大、清华等我国高校与斯坦福、伯克利等美国高校没有可比性,因为斯坦福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属于州立学校,其教育经费与资源均来自高校所在地,所以其在所在地的招生比例高无可厚非,这与我国地方高校主要向本地生源招生是一个道理。而北大、清华等部属高校并不属于私立与地方高校,其教育经费与资源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所以其向所在地倾斜招生是对其他地方的不公。

  部分名牌高校之所以一直向所在地生源倾斜招生,说到底是因为所在地政府在土地划拨等方面会给予高校一定的支持,所以这些高校投桃报李,以增加对于所在地的招生名额作为回报。其实,尽管所在地政府为名牌高校提供了一些支持,但是名牌高校属于全国公共教育资源,并非属于所在地所有。另外,国家把名牌高校建设在某些地方,本身就会让这些地方受益匪浅,如可以带动所在地科技与产业项目发展,刺激和带动消费,促进当地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等等,而这本身即是对于所在地部分政策支持的最好回报,高校没有必要再通过扩大所在地招生比例方式,以影响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为代价“回报”所在地。

  也正是因为部分名牌高校不愿意放弃区域招生分配不公的做法是担心失去所在地政府一些必要的支持,因此,要消除这一现象,不能仅靠高校自身的意识自觉,而应由中央明令名牌高校按照各地生源比例统一分配招生名额,或者通过立法明确规定部属高校需根据各地生源情况按比例确定招生名额。唯其如此,名牌高校招生地域歧视现象才能真正得到消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