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讯(朱殿立 记者尹训银)目前,随着各类社区服务活动日趋增多,以“免费义诊、免费健康讲座”等名义推销保健品和医疗器械,侵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出现,成为消费投诉的一个热点。针对这一现象,山东省东明县工商局发布警示,提醒消费者,免费义诊藏猫腻,三招可以识别假义诊。
■不少义检、义诊活动表面来头不小,不管是什么医学会、研究中心、专家都挂上国家级、省部级或是著名高校的招牌。根据有关规定,开展义检、义诊活动必须提前向活动举办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如果居民收到此类活动的邀请,只需向当地卫生部门咨询一下,便可以知道此活动是否是经过审批的正规义检、义诊活动。
■虚假的义检、义诊活动,大都是为推销某类药品或保健品做铺垫,到场的老人不管身体是否存在问题,最终的体检结果几乎相同。居民如果发现在场体检的人士检验结果相近时,就要提高警惕。
■根据相关规定,义诊中不得从事商业活动,不得误导、欺骗公众,不得聘请、雇佣非医务人员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咨询,不得推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因此,当现场工作人员或者专家推荐这些产品时,多是非法义诊活动,消费者切勿上当。同时要及时向当地工商、卫生部门举报,以免更多消费者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