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因其独特的使用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红木家具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屡禁不止,成为红木市场的顽疾。据悉,新国标《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将于8月1日正式颁布,其最大的特点是要求每件红木家具必须配一张《红木家具产品质量明示卡》,业界人士称它为红木家具的“身份证”。
红木家具投诉量激增
10年前,北京的消费者王先生在朋友的带动下开始购买红木家具,久而久之,他成了红木家具的超级“粉丝”,黄花梨圈椅、红酸枝罗汉床、花梨木书桌、黑檀茶几、紫檀笔架等等,都是他多年“淘”回来的宝贝。最近红木一直在升值,朋友们提醒王先生不妨趁机鉴定一下藏品的价值。于是,王先生把一张红酸枝罗汉床送去鉴定,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初花了40多万元买回来的红酸枝罗汉床被鉴定为“白酸枝上漆后的仿品”。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近几年红木家具的投诉量激增,去年其受理的红木家具投诉量占全部家具类投诉的31.85%。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红木专业委员会 (以下简称中国红木委)秘书长车畅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从市场上的情况来看,红木家具的用材是鉴定的难点,因为红木原料的产地很多,同类树种在不同产地的质量和价格都会有所不同,有的甚至差距很大。”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人士介绍,在购买红木家具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消费者的辨识能力薄弱,不法经营者常常利用这个漏洞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另外,商家在给消费者开具的发票上常不写明其所购买的红木家具的材质,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很难维护自身的权益。
红木产地造假难识别
一位从事红木家具生产10多年的厂商告诉本报记者,有位消费者曾把一张红木圈椅送去鉴定,鉴定显示圈椅前面的材质为交趾黄檀,后面的材质是奥氏黄檀,但是其销售单上却只标注了交趾黄檀一种材质。依据2000年颁布的国标《红木》(GB/T18107-2000)相关规定,红木包括5属8类33个树种,其中红酸枝类就有交趾黄檀、奥氏黄檀、赛州黄檀、绒毛黄檀等7个树种,这些树种之间价钱相差悬殊,比如,交趾黄檀每吨约为6万元,奥氏黄檀每吨仅为2万元。“红木树种产地造假很难识别。”这位厂商对记者透露,由于不同产地的红木树种价格相差较多,因此红木树种产地造假的现象十分严重。以红酸枝类为例,东南亚的红酸枝生长周期长,木材的密度和硬度都非常高,而非洲的红酸枝质量稍差,两者的价格相差10倍左右。于是,不法商家便将树种产地张冠李戴,明明原产地在非洲,却标明为东南亚;还有些厂商只标明红木的学名和树种,根本不标明产地,给消费者造成了困惑。“传统的东南亚红木树种和非洲红木树种比较好辨认,但是,很多新引进的树种产地比较难鉴定。”从事40多年红木家具制作的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有限公司老师傅杨福岭对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红木中价格最贵的要属海南黄花梨,其次是紫檀。因为海南黄花梨和紫檀树种近年来几乎濒临灭绝,而越南红酸枝性价比较高,价格大约为12万元/吨,因此近年来红酸枝成为市场的新宠。
根据中国红木委发布的《中国红木进口形势分析报告》1至4月份的数据显示,基于珍贵阔叶树木的珍稀性,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等原因,部分非洲国家与东南亚国家加强了对红木材料的出口控制,红木价格小幅上涨。目前,紫檀价格约为30万元/吨,大叶紫檀价格约为10万元/吨,非洲紫檀价格约为2.3万元/吨。“制作一套8件套的条纹乌木红木家具,成本超过5万元。但是,如果采用与其木材纹理相近的风车木做基材,按每吨原料4000至5000元的价格计算,成本不超过2万元。”一位家具商对记者坦言,“在价格和利润的驱动下,红木树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不断升级。有的红木家具只在表面部分使用紫檀,里面填充了其他树种;还有一些商家用红木包皮,里面填充杂木甚至水泥。”
红木家具将有“身份证”
据了解,新国标《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将于8月1日正式出台,对红木家具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质量明示、试验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更精准、严格的定义。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新国际是为了顺应消费需求与市场发展而出台的,与2000年颁布的国标《红木》(GB/T18107-2000)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要求每件红木家具必须配一张《红木家具产品质量明示卡》,业界人士称它为红木家具的“身份证”。红木家具生产企业须在明示卡上详细注明家具的产品执行标准、工艺分类、质量等级、适用范围、主要用材、涂饰与装饰工艺等信息。另外,新国标还要求销售商必须提供产品保修、退换等相关售后服务,并明确超出保修条件及保修期的产品维修收费标准。
“新国标明确要求红木产品在销售时必须向消费者提供全面的信息,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一个利好。”红木消费者刘先生表示,“新国标可以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让不法商家无法投机取巧。”
部分专家认为新国标仍须完善
红木新国标虽然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部分业内专家认为,新国标仍须完善。“新国标首次对红木家具的定义进行了明确规范,要求以产品主要使用木材的树种名称来命名和标识红木家具,这对消费者是利好。但是,新国标扩大了红木树种的范围,一些新的树种容易让消费者感到迷茫。”业内专家表示。“新国标扩大了红木树种的涵盖范围,这涉及多方面利益。南方的家具厂商多使用非洲红木,北方的家具厂商多使用东南亚红木,而新国标扩大了非洲红木的树种,势必有利于南方家具厂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说。
2000年颁布的国标《红木》(GB/T18107-2000)第一起草人杨家驹对本报记者表示:“红木家具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概念,不宜泛化。全世界范围内可供开发和使用的红木新树种有很多,但是,在目前市场秩序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新国标轻易增加了红木树种,不仅会增加在树种检测和鉴定方面的难度,还会令消费者感到迷茫。”
从事30多年红木生意的赵先生表示,新国标的实施效果如何尚须时间检验,其能否立竿见影地解决红木市场的乱象,关键要看新国际的相关规定能否落实到位。
●相关链接
红木家具造假面面观
1.插帮改造:派人专门到乡下收购古旧家具或残件,把不完整的古旧家具拆成零件,然后按照原件仿制多件,将新旧部件进行组装拼合,这在红木家具业内被称为“插帮”,是一些不法厂商的常用方法。
2.以次充好:有的用易得、低价、质量差的木材伪造成高档红木制作家具;有的用色泽、纹理与某种珍贵木材相近,但品质差、价格低廉的木材冒充高档红木;有的用容易混淆的名称来冒充珍贵红木木材,欺骗消费者。比如,名为紫檀,实为大叶紫檀或非洲紫檀;用红白酸枝冒充红酸枝;用亚花梨、红花梨代替花梨木;用非洲鸡翅木代替东南亚鸡翅木。
3.白皮超标:白皮是行业内对红木心材外层品质较低的边材的习惯叫法,按照相关要求,白皮用量一般不超过家具用料的1/3。不法商家常将白皮通过上漆着色,达到与红木心材纹理一致的效果,将白皮超标使用充作心材,或将新料漆成所谓的红木老料。
4.榫卯结构偷工减料:榫卯结构使得红木家具不用一钉一铆就能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是传统红木家具的精华技艺。有的不法厂商在榫卯结构上偷工减料,甚至用胶水、铁钉进行连接。
5.上漆、打蜡用料不纯:上漆、打蜡是红木家具传统工艺之一,一般使用可食用的蜜蜡。一些不良商家在上漆、打蜡环节用料不纯,使用化工漆、劣质蜡等。
6.利用胶磨工艺做假:胶磨原本是一种处理红木家具品相的手法,目的是让家具具有包浆的光泽。如今,一些家具商在胶磨之前常给家具涂颜色,然后在打磨的时候涂胶水、抛光,反复操作两三次让颜色渗透进家具,达到掩盖白皮的效果。
7.人工做旧:将新制作的家具用酸碱等化工原料进行人工催老、做旧,然后放在室外任其风吹日晒。两三个月之后,新家具就会呈现木纹开裂、色泽发暗等现象,让其看上去更像老家具。
8.人工做水渍:一些老红木家具因为长期受到地面潮气的侵蚀,其腿部常会有因受潮而产生的水渍。不法家具厂商为了做旧会把新红木家具的桌腿等零件埋在烂泥中,让桌腿出现类似水渍的痕迹。
9.伪装虫蛀鼠咬:有些不法厂商为了让伪造的古典红木家具看上去更加逼真,常故意在家具上制造出被虫蛀或者被老鼠咬过的特殊效果。
10.常见改为罕见:有的厂商会把传世较久、价值不高的小件红木家具,比如小方桌,改造成比较罕见的抽屉桌、条桌、围棋桌等。 (庞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