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的手头有些余钱,希望用钱能“生”出更多的钱,然而现在存银行,利息又比较低,跑不过通胀,于是,他一直在寻找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在一次聚会上,有朋友告诉他,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一款理财App,年息达到16%—22%,而且是保本的。
这家投资公司设在萧山区市心北路上,看到公司地处繁华地段,而且装修豪华,看着档次很高。于是,张先生就下载APP后先扔了点钱进去,尝到甜头之后,他又将手头的余钱全部存到了这家公司旗下的理财APP里,然后喜滋滋地等着收利息。
然而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没办法打开这款理财APP了。起初,他以为是APP在升级,时间久了才起了疑心,跑到投资公司一看,才发现早已人去楼空,赶紧去报了案。
警方调查
发现共有147名萧山人在高息的诱惑下,被“吸”走了2500余万元。这家公司是“P2P”模式运营的投资公司,简单来讲就是他们作为第三方搭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帮助投资人和借款人之间完成借贷交易,让投资人从借款人所经营的项目中获取利益。这家公司对外称,推出的理财产品年息在16%到22%之间,投资人可以得到高额回报。
萧山区经侦大队的办案民警说,以前“传统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和合同诈骗案,都是通过到人流密集的场所去发放传单,或发送短信、打电话,以及在高档的酒店开发布会的形式来散布信息,相对来说涉案金额在几千万元上下。
现在有的“非吸”案傍上了“互联网+”,他们在繁华地段租个门店装修一下,然后注册公司招募业务员,再开发一个网站或一款App,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后扩散更加迅速,涉案金额动辄上亿甚至几亿元。
办案民警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家投资公司给投资者的利息动辄20%,业务员工资和公司各项成本大致在10%左右,公司还要赚钱盈利,现在做什么项目能有这么丰厚的回报?
警方提醒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各类P2P很多,这给大家的理财和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但其中也蕴含着风险,尤其是部分P2P打着理财的旗号却干着“非法集资”的勾当,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威胁老百姓的财产安全。
大家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投资项目的背景及相关资料,不要被所谓的保本高息、零风险收益等说法打动。尤其是当理财项目承诺不合逻辑的超高收益时,更应该谨慎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