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讯(记者岳纲举)在日前召开的2012年城市消费维权联席会议(南京)年会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厦门、青岛、深圳、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昆明、香港、澳门等21城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呼吁:通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商应加强沟通协作,将手机紧急呼叫的相关标准落到实处。
22家消费维权单位指出,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手机在不安装SIM卡或其他特殊状态下必须能够拨打紧急呼叫电话。《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年通信相关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只有经检测能实现紧急呼叫功能的手机,才能获得入网许可。但事实上,目前很多手机的紧急呼叫功能形同虚设。
据了解,根据功能不同,我国紧急呼叫号码设置有110、120、999等,而一些国外品牌的手机往往没有设置国内紧急呼叫号码,仅设置了911、112等国外通行的紧急呼叫号码。有的国产手机即使设置了相应的紧急呼叫号码,打通后往往仅播放语音提示,无法真正接通紧急号码。
22家消费维权单位认为,手机紧急呼叫功能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果手机不具备或者无法实现这些功能,却在手机说明书中有所明示,相关生产企业可能涉嫌欺诈消费者,应承担相关责任。为保障手机紧急呼叫功能真正发挥作用,22家消费维权单位认为,应建立统一的紧急呼叫平台,并联合呼吁:
一是通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商应加强沟通协作,将手机紧急呼叫功能的相关标准落到实处。手机生产商应确保手机产品中设置紧急呼叫功能,并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保障这项功能得以正常实现。国外品牌应入乡随俗,遵守中国相关法规,尊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预置中国的紧急呼叫号码。
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应强化手机入网管理。我国手机入网检测标准中都提及应对手机进行紧急呼叫功能测试,却并未明确规定检测手机应同时具备国际和国内通用的紧急呼叫号码。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国外品牌手机生产商往往延续了设置911或112等号码的习惯,而未为中国用户设置110或120、999等紧急呼叫号码。鉴于市场现状,相关部门应强化手机入网检测管理,特别是对于未预置我国统一的紧急呼叫号码的国外品牌手机,不能提供入网许可。
三是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应依照说明书的标注,查验紧急呼叫功能是否能正常使用。如果在手机说明书中明示拥有这一功能却无法实现,消费者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