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销售价1000多元的国产手机,成本要多少钱?你可能万万没有想到,实际成本只有400元不到。日前,手机业内人士揭秘国产手机价格背后的利益链,手机中间环节加价可能多达手机出厂价的2倍。
实际成本仅400元不到
“产能越大,手机的制造成本就越低,按100万台的采购订单计算,国产非智能手机成本价最低只要389.94元。”国产品牌摩能尼彩总经理卢洪波告诉记者。
记者拿到了一张“国产手机普通成本表”,这张表按照100万台采购规模的计算方式,细数了成本白皮书从三大件、电子料、结构料、配件包材以及售后、市场宣传等五个方面,并以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四位数的价格,全面揭开手机的成本内幕,价格之低大多出人意料。
例如,手机部件中最重要的三大件——PCBA主板组件(含小板)、显示屏(含TP)、摄像头,价格分别只有105.4元、52.8元、7.66元,这三个“大头”合起来也不过165.86元。
至于麦克风、听筒、天线组件、面壳组件、充电器、电池、手机袋、数据线等,价格就更便宜了。这些部件中,最便宜的是手机袋,只有0.0468元,最贵的是电池,但也只不过14.2元。而按照所有材料的成本累计,一台手机的价格共计389.9433元。
揭秘手机价格背后的利益链
“然而,一台手机到达消费者手里的零售价,往往比成本价涨了3倍。”卢洪波介绍,如果让这样一台成本价400元不到的手机通过经销商层层加价后到达消费者手中,就是市场上常见的1200元左右的售价。
那么,看到这样一张成本白皮书,再对比市场上常见的千元国产手机价格,不禁让人顿生疑惑——为什么400元的手机,我们掏钱买时就变成了1200元?
“手机厂商层级分明的经销商制度,人为给手机价格‘注水’。”卢洪波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目前国内手机行业的销售模式,大多仍采用代理制:从厂家出来,经过全国总代理、地区总代理、省代理、市代理、卖场等五六道经销商体系层层加价,最终,一台手机到达消费者手里的零售价,就比出厂价涨了3倍。
只赚10元,399元能否捅破行业潜规则
记者获悉,卢洪波曝光了上述国产手机的成本白皮书,并已着手向手机价格潜规则开刀。他制定了每台手机只赚10元钱的“裸体手机”战略——将新品尼彩手机的销售价格定在每部399元。按照他的计划,采取放弃经销商合作的传统模式,而是在二三级城市建设门店的方式打通直销渠道,以减少中间环节成本。
对此,北京大学企业商学院教授赖伟民表示,卢洪波的方法里取消了代理商,采用无店铺销售的办法,从厂家直接到达消费者手里,减少了更多的环节,由此节约了更大的成本空间。而为了取信于消费者,他还采用了在各个城市开 “工厂店”的做法,解决了那些不相信无店铺销售或被电视购物伤害过的消费者,他们可以选择去店里实地了解。(记者 李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