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磊
一边是“果粉”排着长队购买产品,一边是代工厂员工无奈心酸的血泪,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近日,国际IT巨头苹果公司代工厂因使用有毒挥发化学品正己烷对工人造成的危害,被国内众多媒体聚焦,也让人们看到这家笼罩着耀眼商业光环的知名品牌的另一面。本报2月16日C3版也以《苹果有“毒”?》为题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
苹果公司2月15日发布的《2011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中,首度承认其在华供应商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经鉴定,诊断为正己烷中毒的共101人。目前,已有58人认同鉴定结果,在离职后获得7万-14万元的补助金。其中一部分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的员工坚持上班,他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那些补助金恐怕不足以支付日后的治疗费。这些员工看上去对前途充满忧虑。
这份姗姗来迟的报告,引起媒体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事实上,从2010年4月开始,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30多家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开始陆续发布《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涉及的调研对象包括29家国内外知名IT品牌,其中包括苹果公司。苹果代工厂要求员工用正己烷取代酒精来擦拭手机显示屏。 正己烷挥发速度明显快于酒精,这样就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大大降低次品率。然而正己烷是一种毒剂,会导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出现四肢麻木等感觉异常,以及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苹果公司对此曾一度保持沉默。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指出,苹果之所以敢于不回应公众的质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的销售情况非常火爆,热门产品供不应求,不断被追捧。
贴着时尚、科技创新两大标签的苹果在智能终端产品方面取得骄人的业绩。业界分析,预计在2012财年,苹果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将由2011年的29亿美元上升至90亿美元,苹果在我国未来两年的销售额将增长2倍。随着国内百姓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追逐苹果产品。据称,目前苹果在我国的4家AppleStore是全球客流量最大的4家专卖店。
然而,炫目的商业光环背后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环保劣迹。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苹果在西方没有工厂,把整个的生产采购供应链都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但是,苹果对供应链的监控却并不给力。苹果的某些代工厂以毒害和污染为代价生产制造其产品,许多“果粉”并不了解苹果的另一面。虽然一些环保组织对包括苹果在内的多家知名IT品牌供应链进行调查,但是,国内消费者却对此关注度并不高。即便是国内媒体连日来对苹果猛烈曝光,还是有网民冷言嘲讽。“中国那么多毒工厂,怎么偏偏追究苹果,很奇怪。”这是记者在某网站看到的网民留言。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倡导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全程环保低碳、健康无害应该成为供应链管理理念,更应该成为消费者选购数码产品的首要参考依据。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渐普及,人们对绿色品牌的要求,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延伸至从原料采购到产品上市销售的整个过程,即要求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如今,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未来市场的竞争,不再是企业间的单体竞争,而是供应链间的整体竞争。作为首屈一指的跨国知名品牌,理应率先垂范,将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提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
应该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支持、践行环保健康理念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从这点来看,真正可以对苹果公司产生影响的恰恰是这些终端消费者。正如马军所言:“希望有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实际情况,相信消费者不愿意看到自己购买的商品是通过毒害和污染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消费者了解苹果公司还有这样的一面,这一面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最终也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和我们国家年轻的工人和周边社区。如果消费者中有相当一部分表达了希望苹果公司转变的意愿,对于苹果公司的影响会比其他的方式来的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