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垃圾短信
■本报记者 武晓黎
对超过5个亿的手机用户来说,早上一开机,便意味着开始了被各种短信包围的一天。除了正常的信息交流和自己定制的服务内容外,也有数量不少的未经许可被强制群发到手机中的信息,这些不请自来的信息就是通常所说的垃圾短信。“按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这些非合法发送的群发短信问题可分为垃圾短信骚扰、信息服务业务诱骗消费以及内容不良信息的群发。”据业内人士介绍说,根据不同垃圾短信类型,可采取不同方法应对。
第一类是不良信息。如贩卖枪支弹药、虚假银行卡消费、假中奖信息、代开发票、办假证、倒卖走私汽车以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禁止性规定的信息。这种短信的实质,是不法分子将短信作为违法信息传递的载体,以期达到其违法犯罪或危害国家安全稳定的目的,此类信息对社会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较大。对这类信息,建议公安、安全、银监会等相关部门配合进行联合打击,电信监管部门可以协调电信企业对短信发送来源进行技术追踪。
第二类是垃圾广告。如:机票预订、楼盘销售等。这类短信是商家和非法短信群发公司为了各自的利益,对用户正常生活造成骚扰。对于这些短信,建议电信主管部门联合工商部门从广告监管的角度打击非法群发垃圾广告行为。
第三类是诱骗消费短信。其表现形式一是SP利用短信端口发送类似朋友问候、点歌、留言等SP诱导,诱骗用户直接回复后,通过运营商直接扣取点播类短信业务信息费;二是利用挑逗性语言诱骗用户拨打声讯台,一旦拨打就接到声讯台,被扣取高额话费;三是向目标群用户大量发送置入脚本程序的短信,用户点击后强制连接进入WAP收费页面。用户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进入无线互联网,被扣取流量费、业务使用费等;四是部分信息服务提供商利用部分用户贪图小便宜、猎奇或毫无戒备的心理,向用户发送没有资费介绍的诱导短信,并让用户转发或回复至指定的短信通道端口。用户一旦转发或者回复,即被视为消费了相关的信息服务业务,即被套取信息费。
业内人士介绍说,SP诱骗消费问题曾被作为2007年信息产业部“诚信服务、放心消费”行动中专门治理和督察的重中之重。对于通道端口群发诱骗的,要求接入商停止接入;对于点对点短信诱骗的,参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对SP诱骗行为进行深入调查后,依法进行严肃处理。通过治理,这类诱骗消费形式已经得到了有效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