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的曝光,让人们关注到分众无线与垃圾短信的关系。而解析分众无线样本,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垃圾短信的产业链模式,以及个人信息保护和公众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
垃圾短信的分众无线样本
■本报记者 武晓黎
●国内最大的垃圾信息发送者
3·15晚会曝光后,作为分众无线这种新传媒模式开创者的江南春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江南春不愿意把自己的公司定义为群发公司,但实际上他们就是群发公司。”针对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否认分众移动是垃圾短信的主要发送者,否认自己是群发公司,某运营商一位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一位多年从事移动增值业务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分众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手机广告短信群发。群发短信有两种手段:一种是通过运营商的网关下行,发给指定的号段;另一种就是把手机卡装在群发器里,进行点对点的群发。具体营业模式有代为发送:客户将广告内容、目标客户、发送时段、发送量等信息提交给群发公司,由群发公司进行发送;自行发送:由群发公司提供相应的客户端软件,客户安装后通过网络与群发公司的后台服务器连接,由客户自行在客户端设置发送等等。
分众无线式的群发是这样的:一方面他们利用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合法端口经营正常业务;另一方面利用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合法端口私发他们合法服务内容之外的从外面揽来的广告短信。与此同时,他们也会购入大量联通、移动或小灵通号码进行点对点群发。
SP的群发业务和分众无线式的群发业务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SP群发的主要特征是:发送的都是自己的业务,不在外面揽活,不向上游收钱;不是广告,而是业务链接、需要让客户定制业务部分内容或者公益内容。
分众无线式的群发业务是以短信、彩信等形式为上游广告商有偿发布广告,相当于一个广告代理商。
分众无线副总裁王毓说:“我们有占行业80%以上主流无线广告产品。”分众无线通过各种收购,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代理机构,同时还吸收小的群发公司加盟代理。
据艾瑞市场咨询最新调研报告,分众无线以6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无线广告商之首。而2007年,分众无线的移动业务发展迅速,同比增长265%,收入主体来自群发。
●多方收集个人信息
分众无线模式的一个最大卖点就是“精准营销”,即把适当的广告精确地投放到目标消费群体的手机里去。而这后面的秘密武器就是分众移动所宣称的拥有超过2亿用户的个人资料。
分众无线的合作伙伴、艾瑞集团副总裁阮京文曾经描述说:“受众属性很重要,利用艾瑞的数据库分析系统,包括我们所掌握的手机用户的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完全可以去选择一些高端人群,从而进行这种精准的投放。”
这个神秘的手机用户资料来源,被称为分众无线专利产品无线身份识别系统。
那位业内人士对此不屑一顾。他说:“那是打马虎眼,客户的号段和资料只有正规来源和不正规来源两种。”
这位人士分析说,正规来源就是用户和发送者之间明确订购关系,比如一个用户定制了新浪的天气预报,或者其他企业用户许可企业发送或者承诺接收的。按照协议约定,通过运营商的端口向这些号码发送用户认可的合法的内容,不能算垃圾短信,是合法的无线广告业务。但如果在协议之外向协议客户发布其他商业信息,这一部分就是非法的,是垃圾短信。
非正规来源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最原始的方式,即采用整个号段全部发送的方式,但现在这种野蛮的方式早就不用了。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投送不够“精准”,因为没有用户的分类,只是瞎猫碰死耗子式地乱投;另一个原因是风险太大,因为一个个号段的号码中,还有不少是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运营商工作人员的、消协的、投诉专业户的等等,一旦发送到这些人那儿,就会自我暴露而被追究和处罚。因此这种方式对发送者来是很危险的。
第二种是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这些资料可以从医院、商场、保险公司、民航、网站、汽车经销商等一些消费者曾经填写过个人资料的地方购买,也可以从运营商那儿购买,大约0.002元一条。而从运营商那儿购买的用户资料最准确、质量最高。因为除了基本信息之外,还有“通信行为指纹”,即用户的通信行为特征。这样,可以很精准地获得广告主需要的用户群。
这位人士说,从运营商获得的信息不是运营商公司行为,而是运营商内部员工出卖,这一行为肯定是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对于被侵权者来说,由于取证很困难,因此就是知道也很难起诉。
向非正规渠道获得用户号码发送的任何短信都是垃圾短信,因为未经用户许可。
●庞大的信息数据库
据3·15晚会曝光,分众无线拥有庞大而详细的数据库。这一庞大的数据库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积累起来的呢?
分众无线常务副总裁张福连说,分众无线与上千家无线互联网站点合作,通过积累不断去分析,不断去挖掘,不断去更新,这个数据库动态越来越清楚,举措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分众无线数据库有区域属性、消费属性等七大属性。
张福连举例说:我能拿到这个手机的月话费话单,但这一点不能代表它的精准性。很多在外面跑市场的人话费也高得惊人,但是你能说所有高话费对应的都是高端客户吗?不是。还有一个是手机通过运营商的系统,我们给每一个用户打一个ID。ID就是标签,在所有无线互联网消费的轨迹,我们的系统可以跟踪,这样对你的手机型号,你的手机品牌,你用的是全球通,还是联通CDMA网络等信息。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本身确定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确实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建立数据库,但这个技术一定和运营商有关。群发公司要想拿到带UA数据的客户数据库,必须经过运营商的网关,也就是说必须从运营商那儿得到。所谓UA就是一个图片适配系统,因为用户接收彩信或其他图形必须和不同的手机终端适配,否则无法正常显示。运营商就会要求终端厂商注册一个UA识别号。因此,如果你宣称可以得到用户使用什么型号什么牌子的手机这么详细的信息,必须是和运营商有关联。
对此,某运营商相关负责人承认:不排除有个别员工做过这种出卖用户信息的事。这位人士表示,自发现有关漏洞之后,公司内部加强了监察和考核,系统平台全都建立日志,时时监察每个员工的操作记录,确保信息万无一失。
●“精准营销”制造“精准骚扰”
相对于传统广告甚至其他新媒体广告,分众无线所开发的短信广告的相对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是可以实施庞大而精准的数据库搜集,然后进一步进行挖掘,实施精准营销。每个手机号都对应了一个用户,这个用户的性别、地域、年龄、各种消费和浏览习惯等关键特征,都可以被搜集到数据库中并与通过其他途径搜集的信息配合在一起保持实时更新。其次,短信可以达到强制性接收,因为每个用户基本都会及时浏览短信,因此对受众的影响力也很高。
但是滥发的垃圾短信以及虚假信息充斥着手机,造成了用户的普遍反感,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如果发送者对用户信息掌握非常详细的话,那更是一种“精准骚扰”。
面对这种“精准骚扰”,原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认为,垃圾信息问题涉及技术、经济、公民权利、社会价值判断、公共信息安全等诸多错综复杂的领域。近几年来,电信监管部门和相关电信企业与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在治理垃圾信息扰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信产部积极参与国家工商总局牵头的十部委局联合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为相关部门查处垃圾信息制造者、遏制垃圾信息泛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经过多部门多方面的努力,对垃圾信息等问题的治理行动尽管一直在积极推进,但效果还不能让广大消费者满意。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目前国内相关立法缺位,电信企业对信息的垃圾性进行界定存在一定难度,电信部门对信息内容的控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程序下才能进行,这也是垃圾信息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据了解,目前,由原信息产业部牵头起草的《短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正待国务院法制办等相关部门审查通过。
这位人士称,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和技术条件下,电信监管部门将在职责范围内认真研究相应措施,推动电信企业创新业务和技术管理方式,如采取专用端口首次下发广告短信,须与用户进行二次确认,网关拦截后由有关部门授权运营商停机以及添加手机内置拒收软件等手段综合治理垃圾短信。
那么如何治理垃圾短信,立法保护公众个人信息?垃圾短信又侵害了消费者哪些合法权益?相关侵害方应该承担何种责任?本报将继续报道。
(题图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