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胡 军
戴尔一款液晶显示器报价错误被指涉嫌商业炒作,北京一消费者起诉域名注册服务商违规炒卖域名。近段时间,由网上交易所引发的事件和官司接连上演,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这些事件和官司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近日,数百名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到一款低价戴尔显示器,之后戴尔声称“因网站报价错误”而导致销售价格过低,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近年来,依托网络的非现场交易消费模式越来越普及,如网上购物、网络充值、域名注册等,正日渐成为许多消费者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消费内容。
然而,许多消费者在完成了非现场交易消费,等候产品或服务按约送上门时,经常遭遇产品或服务提供商意图单方面撕毁合同或拒绝履行合同约定的法定义务,而其理由往往都是“系统错误”、“员工操作失误”等等。
那么,这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理由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戴尔公司被指借机炒作
2月17日,戴尔官方网站标示,一款原价8999元的液晶显示器降至2515元,全国各地数百名消费者通过网络订购了这款产品。然而,就在消费者付完货款,等待发货时,戴尔公司却表示“因网站报价错误”,销售信息中出现了错误,无法执行交易。
“戴尔公司的销售代表在电话里要求我无条件地同意接受退款,或者只能在原8999元的价格基础上优惠一点重新购买,我没同意。订单本身就是合同,怎能戴尔公司单方面说无效就无效。”2月18日,消费者高先生在电话里激动地对记者表示。
在随后几天,各地媒体纷纷关注此事,网上讨论这一话题的帖子一直飙升。2月27日,戴尔公司公开发表了道歉声明,并承诺对于不同意取消订单的用户将执行订单。在声明中戴尔公司称,其官方网站于2月15日至18日的信息中出现了一个系统错误,导致报价系统中显示的该款液晶显示器价格较大幅度地低于其正常出货价。
对于戴尔公司的声明,国内某知名购物网站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上来分析,出现如此低级‘系统错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网站在发布价格等重要信息时,都需要通过多重严格审查才能发布出去,而且,从2月15日至17日整整有三天时间,如果确实是系统出错,怎么可能保持这么长时间而不被发现呢?”
从网民回帖来看,许多消费者对“系统错误”这一理由并不信服。许多消费者认为,该事件有商业炒作嫌疑:“我个人认为这可能就是戴尔公司的一次商业炒作,借此事件提高公司和产品的知名度。事实上此前这款显示器很少有人关注,而且到底有多少订单被真正落实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从效果来看,戴尔公司的道歉声明无异于一次良好的广告宣传。”有网友发帖这样说。
另有网友指出,戴尔公司2006年8月将一款服务器从近万元标低至800多元就是明证,通过所谓“系统标价错误”事件之后,该款服务器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关注。
●域名注册服务提供商涉嫌炒卖
2008年2月26日,消费者胡凤雏女士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门口接受记者采访时颇为感慨:“没想到,一次简单的购买域名最后竟然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07年10月25日,胡女士发现自己一直非常喜欢的一个域名尚未被注册,于是赶紧联系到提供域名注册代理服务的北联讯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销售人员经过查询后告诉胡女士,这个域名确实没被注册。于是,双方约定由北联讯通科技有限公司为胡女士提供域名注册代理服务。10月31日,胡女士支付了相关费用后,双方签订了于11月3日正式开通域名的合同。
到了合同约定的11月3日,胡女士却仍无权使用这一域名。经咨询后,北联讯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第二天就可以开通。然而,第二天胡女士再次电话咨询的时候被告知,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域名其实早于合同签订之前就已经被他人所注册。如果胡女士坚持要这个域名,其可以继续代理购买。“太不可思议了!当时我购买这个域名5年的使用权才600元左右,现在已经注册了这个域名的公司每年使用费报价为99美元!”胡女士告诉记者,经过咨询懂行的朋友得知,自己可能掉进了域名炒作的陷阱。在多次沟通无效的情况下,胡女士只好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确实存在不少代理商恶意炒作域名现象。其通行做法是:了解到某企业或个人对某域名感兴趣或希望其提供代理服务,立即与其他代理机构联手,让其他代理机构迅速注册,然后开出天价。等到合同约定期限到了以后,就以“系统错误”、“员工操作失误”等理由来敷衍,再借机诱骗申请人高价购买。
●网上交易考验商家诚信
调查发现,如果消费者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产品或服务提供商的所谓“系统错误”、“员工操作失误”的理由在法律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以戴尔公司为例,在2005年,戴尔网站声称标价错误,将其自称原价为600澳元的250G硬盘以8.8澳元的价格公开销售。事后戴尔公司声明8.8澳元的标价只是运费,消费者仍需要支付剩余的600澳元,才能得到这款硬盘,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公平交易委员会的裁决最终支持了消费者的要求。2006年8月7日,戴尔声称官方网站将原价 8999元人民币的SC430双核服务器误标为800余元,不能执行原订单,要求提交过订单的客户以75%的价格购买此产品,许多消费者被迫接受。而福建消费者诉诸法律后,法院判决结果却是按照当时报价执行合同。
曾经多次代理此类案件的初学平律师认为:“如果消费者诉诸法律,肯定会得到法律的支持。作为普通消费者,没有义务去判断报价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产品是否属于促销、打折销售产品。提供非现场交易的网站,其在官方网站上的报价属于《合同法》中的要约,消费者提交订单得到确认后,合同已经生效。事实看来,非现场交易对于商家的诚信度的考验比起现场交易来说,要大得多,消费者因此承担的风险也要大得多。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交易利益不能达到商家的预期,商家随时可能以‘系统错误’、‘员工操作失误’等理由来搪塞消费者。”
调查发现,消费者在非现场交易消费中被产品或服务提供商以“系统错误”、“员工操作失误”等等理由侵害合法权益时,如果不诉诸法律,产品或服务提供商往往不仅拒绝遵守合同约定,而且可能对消费者恶语相向。
因此,建议广大消费者在选择非现场交易消费,尤其是通过互联网络选购产品或服务时,一定要加倍小心,选择信誉较好的机构,以免掉入“系统错误”、“员工操作失误”等陷阱,产生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