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点出了重阳节的3种习俗——登高、佩戴茱萸、亲人团聚。茱萸,成了象征重阳节的两大植物之一(另一种植物为菊花)。木本植物中,名叫茱萸的植物有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重阳节插的究竟是什么茱萸?据《扬州市园林志》,吴茱萸果实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效,重阳时节,果实成熟,恰逢季节交替,人们为防止瘟疫,便采摘吴茱萸果实,插在头上,用以辟邪。
重阳节佩戴的植物为吴茱萸
吴茱萸
食茱萸
在中国,有很多的“民俗植物”,端午节的艾草、菖蒲,中秋节的桂花,重阳节的茱萸和菊花。其中,重阳节的“茱萸”,因名叫“茱萸”的木本茱萸有好几种而备受争议。
在木本茱萸中,名叫“茱萸”的有3种,分别是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重阳节究竟佩戴的是哪一种茱萸,扬州茱萸湾古时候又是种植的什么“茱萸”?
实际上,扬州人对“茱萸”并不陌生,“茱萸湾”的名字,西汉已有之。西汉时,吴王刘濞开挖邗沟支道,支道与主道交接处有一村庄,因村上遍植植物而得名茱萸村,因邗沟从此处拐弯,此地又被命名为茱萸湾。
《扬州市园林志》记载,据考证,当时种植的“茱萸”应该是吴茱萸。吴茱萸又名“艾子”,它的果实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效,每到重阳节时,果实成熟,又恰逢季节交替,人们为防止瘟疫,便采摘吴茱萸的果实,插在头上,或者装在“茱萸囊”中,用以辟邪。到南朝时,民间开始流行佩戴“茱萸囊”。后吴茱萸生长环境发生变化,现在扬州常见的茱萸是山茱萸。
在扬州,山茱萸长势最好
古代茱萸湾“遍植”吴茱萸,而现在的茱萸湾公园,栽种数量最多的是山茱萸,俗称“千萸林”,有近千棵之多。
茱萸湾风景区副主任高艳波介绍,景区内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都有栽种,其中栽植历史最久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栽种的5棵茱萸。
上世纪80年代初,扬州开始筹建茱萸湾公园。此前,扬州园林绿化专家孙如竹发现,作为历史名镇的茱萸湾,竟然一棵茱萸都没有。一次偶然,他在南京中山植物园看到了山茱萸,想跟园方商量引种几棵,但起初被拒绝。引种山茱萸心切的孙如竹随即表示,可以用扬州最好的蜡梅“扬州黄”来交换,这让对方心动了。于是,孙如赶回扬州,挖了5棵“扬州黄”运到南京,并从南京带回了5棵山茱萸。1985年3月,孙如竹又从河南引种了上千棵山茱萸小苗,同样栽种在茱萸湾公园,最终成活了几百棵,由此形成了茱萸林。2014年,茱萸湾风景区再次引种300棵大型茱萸,形成“千萸林”。
高艳波说,吴茱萸和食茱萸都是从浙江引种,从目前来看,长势不是很好,“历史上茱萸湾适宜种植吴茱萸,但随着气候和环境变化,吴茱萸已不太适宜在这里生长,病虫害发生较重,长势较弱。而食茱萸更加不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在室外过不了冬,冬天需要搬到温房。”
10种2000株“茱萸”汇聚茱萸湾公园
高艳波介绍,景区内有10个品种共2000多棵茱萸,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茱萸类植物观赏基地,也是国内唯一的茱萸专类园。
据悉,专类园占地30亩左右,栽植有1000多棵山茱萸、50多棵吴茱萸、30多棵食茱萸、100多棵毛梾、80多棵灯台树、40多丛洒金珊瑚和桃叶珊瑚、100多棵四照花、70多棵青荚叶、30多丛红瑞木。它们或是芸香科的“茱萸”,或是山茱萸科的“茱萸”。
芸香科的“茱萸”有吴茱萸和食茱萸。吴茱萸每年7-8月开花,果实成熟后紫红色,熟透后如花椒一般裂开;食茱萸的枝条密布锐利尖刺,老干也长满瘤状尖刺,连鸟儿也不敢在上面栖息,因此有“鸟不踏”的俗称。古代,食茱萸果实与花椒、姜合称“三香”。
山茱萸科“茱萸”有山茱萸、灯台树、光皮梾木、四照花、红瑞木、青荚叶、洒金桃叶珊瑚、毛棶。
山茱萸每年3月下旬开花,黄色小花先于叶开放;眼下果实已变红,花果观赏效果俱佳。灯台树树型宛若灯台,叶形秀丽,白花素雅。光皮梾木在扬州生长良好,每年5月小花盛开,积雪压枝;其树皮如英国梧桐一样剥落。四照花的花很美,光彩四照;秋季红果满树。红瑞木,观枝树种,其枝条四季都是红色。青荚叶的果实长在叶上,又名“叶上珠”。洒金桃叶珊瑚的叶面遍布金黄色斑点。毛梾是油料植物,榨出的油可供食用或作高级润滑油,油渣可作饲料和肥料。
记者了解到,除了茱萸湾风景区,瘦西湖风景区也栽种有山茱萸和吴茱萸。而红瑞木、洒金桃叶珊瑚等植物,在扬州不少地方都可见,如文昌西路、廖家沟中央公园等地都有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