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沟通了江淮水系,中国大运河在扬州挖下第一锹;同时,扬州也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所以作为运河长子,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该有怎样的时代担当?日前,第78期《市民论谈》以“运河长子的时代担当”为题,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三湾成运河文化带建设典范
主持人:扬州作为运河长子,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当中已经率先垂范,尤其是三湾公园已成为运河畔的一颗明珠。现在的三湾公园风景优美,是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地方,过去这里是什么样子呢?
朱德亮(市民代表):我在三湾附近住了50多年,对三湾的变化了如指掌。凌波桥的位置原先是菜地和粪坑,津山远眺的位置原来是养殖场。
顾风(文史专家):三湾可能是在唐玄宗开元时代形成的,润州刺史为了避免漕船绕道仪征,就开了今天的瓜洲运河,也叫伊娄河,三湾可能就是伊娄河的一段。三湾的主要作用是减缓水流速度,提高航行安全性,是一个多弯的形态,而且弯度非常大。
薛炳宽(市古城办副主任):扬州这座城市是和运河同生共长的一个城市,我们保护古城其中的含义,也包括运河遗产的保护。
将编制大运河文化旅游规划
顾风:运河文化就是跟运河有关的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具体地讲就是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加上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的总和。从物质的来讲,大到城市、村镇,小到一个历史建筑,包括寺庙、民居、园林;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更多,包括传统工艺、戏曲、民歌等。
主持人:运河文化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接下来在东南片区改造当中,怎样注入这些运河文化?
薛炳宽:首先,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很好的环境;其次,对与运河文化相关的水系进行整治与沟通,并利用这些水系建成公园,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健身学习场所。东南片区还有很多的工业遗产,在今后的规划中要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让后人能够了解扬州的工业发展历史。
谭兴文(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国家旅游局“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打造运河文化精品旅游带。扬州也正在朝这方面努力。我们和扬州大学对接,对大运河文化旅游进行调研;下一步,我们要抓紧启动大运河文化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争取让一些好的项目、好的业态能够沿着运河而建,真正地把扬州的运河旅游发展起来。
姜师立(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要讲好运河故事,一是要利用运河边成长起来的扬剧、木偶戏等文学艺术形式,来编演反映运河精神的文艺作品,并由扬州来牵头开展运河沿线城市的文艺交流;二是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比如打造运河文化博览城;三是要发展运河文化产业,弘扬运河文化创新、创造的精神,用这种精神来培育新时代的“扬州工”,建设运河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遥感技术实时监控扬州水域
主持人:保护、传承和利用运河文化,我们需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来投身其中,也需要以审慎的态度去面对历史,同时也需要以创新思维走向未来。在不久前举办的市政协论坛上,市政协常委徐宏宇有一个创新思维,提出要充分利用科技技术对运河文化遗产加以现代化的改造。
赵浩岭(市科技局副局长):首先,我们通过实施科技专项,来助推包括运河文化遗产在内的整个扬州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开发,今年市级科技专项有一个专项就是运河文化遗产与传承,重点支持扬州园林叠石、扬州漆器工艺和扬州生态园林的修复。其次,通过科技合作引进创新资源,近年与中科院电子所、遥感所合作,引进了大数据技术,助推运河文化遗产开发,并正准备运用遥感技术对整个扬州市的水域进行实时监控。再次,培强企业打造载体促进运河文化遗产开发,扬州有一批企业,比如兴扬科技、智途科技、易图地理,对运河文化遗产的现代化开发都可以发挥作用。
为保护湿地已关停聚凤岛
主持人:扬州不仅是中国大运河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在保护、传承和利用运河文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我们有生态自觉,这有时候可能意味着牺牲。为了保障一河清水北上,扬州现在果断关停、搬迁了一些企业,其中不乏一些利税大户,作出了不小的牺牲。
陈洁(槐泗镇宣传科科长):槐泗镇补偿拆除企业花了将近1.5亿元,对沿线的土地进行复耕也花了几千万元,总计花了近两亿元。我们将按照江淮生态大走廊战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求,打造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景的生态景观廊道,同时也建设一条贯穿南北的骑行健身慢道,供扬州市民来亲水休闲。
李健(凤凰岛景区营销部主任):有时候,保护也是一种开发。凤凰岛景区正在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去年对景区里面的一些不符合环境要求的游乐场进行拆除,对原先游客比较集中的聚凤岛也进行了关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和恢复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