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第十三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在火爆中落幕。
作为仅有的市政府主办的两个节庆活动之一,南京农业嘉年华已悄然走过13年历程,迎来了“豆蔻”年华。13年来,南京农业嘉年华以浓郁的“农味”为特色,一头连接城市,一头带动乡村,既为地产农产品开辟了新的展销渠道,又为市民购买地产优质农产品搭建了平台,更为休闲农业、美丽乡村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
不过,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需求多元、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逐步提升,进入第十三个年头的农业嘉年华火爆背后也出现了发展瓶颈,例如如何摆脱“庙会”式办展模式,如何进一步提升展会互动,如何让展示内容更有看头等。
另外,一些市民的吐槽也值得深入反思:嘉年华举办地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不少市民认为“不方便”;从免费到收费,且票价逐年提高,有人认为“不值”;“农味”依旧,但贴近时代、贴近市场、贴近城市居民需求的创意不足……
走过13年风雨的南京农业嘉年华,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路口。
火爆:农业嘉年华带火八卦洲
本届农业嘉年华主会场设在八卦洲街道“陌上花渡”园区,这个占地1788亩、按照4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的园区,总投入约3.28亿元。
和往届相比,本届嘉年华玩起了“穿越”,科技感、现代感更足:嘉年华主场馆模拟明朝大画家仇英《南都繁会图》实景,再现了明朝的农耕历史文明画面以及明朝市井街头的场景。展示现代农业成果的南京馆,浦口的葡萄、高淳的螃蟹等琳琅满目的优质农产品,打造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奥特莱斯大街。
嘉年华执委会统计显示,本届嘉年华累计接待游客47万人次,吸引了美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20余个地区前来参会,直接经济收入近2000万元,火爆场景再次为南京农业嘉年华“农民的节日、市民的盛会”作了完美诠释。
嘉年华铁杆粉丝不少。上月27日上午9点,来自鼓楼区的汪女士搭乘523路公交车,直奔八卦洲。溜达一圈下来,已经接近中午12点,汪女士拎着3袋“战利品”,乐呵呵地踏上回家之路。“买了核桃、葡萄干,顺便逛逛园区,参观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她说,她是供销社退休员工,以前常往农村跑,对农村很有感情,因此她每年都会逛嘉年华。
汪女士回忆,2005年首届南京农业嘉年华在白马公园举办,现场展销螃蟹、青虾、黑莓等名牌农产品,市民大包小包选购,现场热闹无比。
巨大的人气,也让嘉年华举办地周边的农户及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本届嘉年华,园区带动当地农民创业、就业近500人,周边农户自主开办了近40家农家乐、采摘园等,拉动地区间接经济收入近4000万元。
嘉年华落户八卦洲,对当地的改变持久且深刻,直接促成了“陌上花渡”项目在此落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力改善了园区周边环境,完成搬迁房屋3750平方米、平移房屋1250平方米,移栽苗木2万余棵、平整土地13万平方米。
此外,“陌上花渡”园区还从近千名农民手中流转了1800多亩土地,每亩土地年租金在1000元左右,这也让当地农民多了一笔土地租金的收入。
成效:农业狂欢节成全国知名品牌
南京农业嘉年华走过13年,已成为南京农产品展销的重要平台、休闲农业推广的重要途径,更成为南京现代农业的一张新名片。
市农委农业服务业处负责人表示,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是南京首创并注册的农业节庆活动,从2005年开始重点打造,2009年成功注册“农业嘉年华”商标。13年里,农业嘉年华走过了起步期、发展期、转型期三个阶段:
起步期为2005年至2011年,7届嘉年华的举办地主要为白马公园、绿博园等城市区域,嘉年华全面展示了南京休闲农业成果,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参与人次由首届的8万人次迅速增加到第七届的40万人次,奠定了农业节庆品牌的创建基础;
发展期为2012年至2013年,南京农业嘉年华名气渐响,于是移师南京国展中心举办。2012年,南京农业嘉年华加入了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由国家农业部主办,规格更高,规模更大,影响更广。次年,南京农业嘉年华成为南京市保留的市政府主办的两个节庆活动之一。
2014年开始,南京农业嘉年华迈入转型期。为了扩大影响力,农业嘉年华的举办地开始选择郊区的现代农业园,举办地点包括浦口区雨发生态园、江宁台创园,今年又落户栖霞区。
经过13年发展,南京农业嘉年华已不再局限于展销农产品及推荐休闲农业,而是服务于都市农业和城乡统筹,以吃、喝、玩、乐、娱、购、体验等内容为要素,打造了一个全方位展示南京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的综合性品牌农业节庆。
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在服务“三农”方面展示了强大推动力——连接了乡村与城市、农民与市场,推动了区域发展,打造了农业狂欢节。
数据显示,前12届农业嘉年华,累计带动游客人次接近38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约10.2亿元。南京农业嘉年华先后被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评为“国际都市农业创意与推广杰出城市奖”,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最佳创意奖”。
思考:农民的节日如何办成市民的盛会
南京是大城市带动小农村,城区人口有600多万,农产品消费市场巨大,这为南京举办农业嘉年华提供了天然优势,也为嘉年华吸引人气提供了有力支撑。正是在此背景下,南京农业嘉年华一经推出迅即火爆,用“一个节轰动一个城”形容并不为过。不过,随着农业嘉年华从市区向郊区转移,距离远、票价高等问题成为不少市民吐槽的焦点。
思考一:票价如何更合理
上月3日,网友“白沙007”就在网上发帖吐槽本届农业嘉年华的票价问题。当天,该网友驾车从市区来到八卦洲,购买80元门票后入园游览。“卡丁车160元6分钟,坐电瓶车在嘉年华转了15分钟,一共逛了30分钟不到,现场还有不少设施没有完工。”其在帖文中说。
市民王小文一家5口人,专程从仙林赶到八卦洲,可听说门票80元一张,一家人决定放弃入园参观。王小文认为,既然嘉年华是农产品展销平台,就应该吸引更多市民前往,这样才能拉动农产品销售。设置高票价,会将大量普通消费者挡在园区门外。记者获悉,去年,南京农业嘉年华选址江宁台创园,门票价格50元;今年,嘉年华选址八卦洲,门票价格涨到了80元。
对市民吐槽的上述问题,市农委、嘉年华承办地政府都在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回应市民诉求。本届嘉年华运作企业——江苏四季年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副总张钧解释说,“陌上花渡”园区定位休闲园区,而非城郊公园,进行市场化运作、收取门票是为了保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游客反映的门票问题,“陌上花渡”园区采取了套票、赠送农产品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努力让游客感觉物有所值:散客凭当天进入八卦洲二桥收费站发票,可兑换20元园区消费券,前100人还可获得价值30元有机大米一份。此外,园区观光电瓶车可免费乘坐,招手即停,靠站停车。园区还为不同的受众群体分别设置了不同的优惠门票等。
思考二:举办点远近之争
市民的另一个吐槽点是办展地点。家住秦淮区的市民邓先生表示,以前嘉年华在主城区举办,人气很旺,每年都能吸引大量市民。后来,嘉年华转到乡村举办,他感觉逛展很不方便。“我们去一趟江宁台创园或者栖霞八卦洲,单趟就要个把小时甚至更久。手里还不能拎太重物品,吃不消。”
过去一直存在举办地究竟选城市还是农村这样的争论,市农委农业服务业处负责人表示,嘉年华过去在市区举办,地理位置优越,人气旺盛,依靠“庙会”式的展销积累了不少人气,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市区举办活动,时间较短,人流集中,体验感不佳。而转到郊区举办,嘉年华时间延长,功能更全,参与人数更多,辐射范围更广。现在的农业嘉年华活动更加注重线下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参与体验等内容,传统的农产品购买方式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来实现。更关键的是,将嘉年华搬到郊区,“以节促农”效应更明显。第十届嘉年华在浦口雨发举办,带动当地建立了8000亩的雨发生态园,周边道路交通、停车场配套各项设施一应俱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嘉年华在江宁台创园举办,带动当地建立1.2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主场馆,周边基础设施得到飞速提升;本届嘉年华在栖霞八卦洲举办,带动当地建立1788亩陌上花渡园区,洲内交通支撑体系全面提升。
“同时,嘉年华活动走进乡村,还可以带动周边农户自主开展民宿、餐饮、农家乐,富民效果明显。”市农委农业服务业处负责人表示。
思考三:“农业+创意”怎样常态化
市民吐槽嘉年华缺乏创意的问题,则切中了嘉年华的瓶颈和痛点。一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13年里,市民已经看惯了玉米城墙、生姜假山等,随着信息、交通等各项技术的迅速发展,依靠单纯的展会与农产品销售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农业嘉年华的期待。南京农业嘉年华如何寻求突破、丰富自身创意、强化融合互动,成为横亘在“三农”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道考题。
“农业+创意”,农业部门正在寻求引入“外脑”——今年3月,市农委举办了中国南京休闲农业创意大赛,希望通过全社会集思广益,破解农园创意、营销创意、景观创意、产品创意、包装创意、菜品开发、休闲农业客流潮汐现象等问题,推动农业和更多创意深度融合。此次大赛共收到海内外投稿作品582部,评选出100件优秀作品,并在农园、景观、产品、包装、营销5个类别中各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青年新锐奖10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在市农委主任方中友看来,南京拥有50多所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是农业+创意的最大依托,未来农业部门将根据市委“两落地一融合”部署,加强和高校的沟通和协作,将高校的专业人才引入农业,丰富农业的创意、增强农业的体验互动。
增强农业嘉年华活力的另一出路是延长办展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城里人下乡体验。这一点,本届八卦洲嘉年华已经开始试水。
记者获悉,八卦洲嘉年华将从以前的一年一度活动,办成永不落幕的四季嘉年华。下一步,“陌上花渡”园区将进一步推进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全省农业成果展示的聚集地,从11月至年底还将举办首届卡丁车大赛、西部马术竞技运动赛、芦蒿美食大赛、年货采购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一方人气,促进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马立 周爱明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