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走进淮安区广阔的农村,宽敞整洁的乡村道路,绿意盎然的村庄环境映入视野,村民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一幅幅秀美秀丽田园风光画卷正在渠南、渠北、运西的乡镇徐徐展开。“我们喜欢生活在这里,无论是医疗、文化娱乐,还是居住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家住上河镇运河村的赵大爷说起运河村的变化,连连称赞。
基础夯实生活美
“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进门两脚泥”,这是几年前钦工镇镇西村的模样。如今,走进镇西村,道路通畅,垃圾定点堆放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满面幸福笑靥。镇西村的变化,是淮安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先后集中实施了区域供水、村村通、农桥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硬化乡村道路1100多公里,改造农桥760多座,全面建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全区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完成区域供水入户39886户。农村有线电视、通讯电话入户率达到100%,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村组设施提升工程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该工程被区委、区政府列为2017年全区十大惠民工程之一,2017年共实施村组设施提升项目138个,涉及24个乡镇,投资总额3742.84万元,其中村级筹资568.55万元,乡财政资金61.26万元,争取省配套奖补资金2919万元,共铺设村组道路103条,长度127.913公里,投资2804.83万元;路灯项目31个共5219盏,投资856.56万元;新建文化广场2个,泵站2座,投资81.45万元。目前道路、路灯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全区已累计铺设水泥路87.35公里,架设路灯3648盏。
近三年来,淮安区村组设施提升工程累计投入了近1.2亿元,全区所有村居实现了全覆盖,一个个村组设施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村容整洁环境美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走进季桥镇小岗村,一派田园风光。今年59岁的村民赵先生告诉记者,经过近3年的规划整治,曾经脏乱差的村庄换了模样,河水清了,道路干净了,健身设施多了,如今建成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淮安区从2014年度起开始参与全省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范围共涉及全区26个乡镇130个行政村,累计向上争取资金1.04亿元。五年内共在全区范围新、改、扩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73套、污水提升井5座,铺设污水管网228.18千米,购置各类垃圾车445辆,建设垃圾中转站(房)5165座。项目建成后新增生活污水收集82.12万吨/年,形成COD减排能力114.93吨/年、氨氮13.95吨/年,38.9万人直接受益。
今年全区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共疏浚区级河道2条17.5公里26.98万方,乡级河道36条70.36公里64.03万方。沟塘整治涉及57个行政村427条(面)河塘,土方202.98万方。工程总投资1140万元。工程自2016年12月开工,2017年3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实施后改善排涝面积2.4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1万亩,增加旱涝保收田2.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公里,植树造林6.3万株。
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了村庄“气质”。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淮安区茭陵乡章洼村、平桥镇东风村、城东街道罗桥村等村庄,注重提升村庄内涵,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通过增设乡村大舞台、开办道德讲堂等方式,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处处彰显文化内涵,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美丽乡村不仅注重宜居宜业,更是打造村风文明的新农村,村民互帮互助、乐施好善、争做好人的现象在我们村随处可见。”南闸镇中太村党总支书记杨勇介绍说,中太村村利用文化墙、道德讲堂等载体平台,倡导文明、和谐村风,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产业富民心里美
近年来,车桥镇把芡实产业作为特色高效农业大力推广,累计投资100多万元改善灌溉条件,引导群众规模化种植,今年全镇芡实种植已达1.2万亩,产值可达5000多万元,直接带动180多户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投资2亿元的中央厨房项目年产2亿份营养餐及特色食品,目前配餐范围扩大到2万多人,所用食材均来自公司自有基地,可带动万名农户增收。日前,省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红军称赞这两个产业富民项目规模大、有特色、发展快、前景好。
我区在农村环境大力改善的同时,把产业发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按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结合实际,从增加有效供给的角度逐步适时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一产连成片、二产组成圈、三产串成线”的思路,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彰显产业特色。重点围绕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和特色水产四大主导产业,整合资源力量,促进连片开发,确保产业规模发展,进一步凸显灌溉总渠沿线高效设施农业、淮流线特色农业、大运河沿线畜禽和特色水产“三条产业带”特色。通过圈状提升二产,积极鼓励和支持苏食食品、外婆家食品、安佑饲料等加工类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托一带二连三,圈状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一批以苏食食品为核心的肉制品、以外婆家食品为核心的水产品、以安佑饲料为核心的饲料加工等产业集群。通过串线提升三产,进一步加大农业三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形成“一河一荡一湖”三条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观光线。一河,就是以蓝水湾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提升苏嘴湾、绿地、宋集生态园等项目,打造废黄河沿线休闲观光农业带。一荡,就是以绿草荡为品牌,带动施河、溪河、车桥等生态农业园建设,形成绿草荡周边生态农业观光带。一湖,就是以白马湖为依托,加快提升月牙湾、林集渔业园等项目,形成白马湖沿线休闲观光农业带。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市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打造一批生产基地、展销中心、网络平台。按照现有农业产业园区全面升级、新建园区全面覆盖的要求,加快提升苏嘴现代农业园、流均现代渔业园、南闸现代渔业精品园等已经建成的园区,积极探索飞地发展政策,鼓励其他乡镇项目到现有园区落户发展,合力做大做强几个亮点园区,努力在争创国家及省级园区上取得新突破。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农业产业项目60个,其中超亿元以上农业项目3个。共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539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9家,现有各类农业机械11.25万台(套),高标准农田83.2万亩。全区优质稻米达62万亩、高效园艺达20万亩、特色水产达3.8万亩,生猪养殖场大中型规模比重达70%。(章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