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山茶厂来了一批斯里兰卡的客商,他们冲着苏州茉莉花茶而来。他们不仅现场品鉴了新鲜出炉的茉莉花茶,还到制茶车间观摩了制茶技艺,并且当场下了订单。
苏州曾是中国著名的花茶生产中心,苏州花茶多年畅销全国。然而,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苏州花茶最大的生产厂家原苏州茶厂停产关闭,苏州花茶逐渐淡出市场。在苏州著名茶叶专家谢燮清看来,斯里兰卡客商的订单,意味着苏州花茶踏上了复兴之路,而复兴的关键是“不变+变”——不变的是传统技艺,变的是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定位。
苏州茉莉花茶远销23国
“其实,这批客商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苏州采购茉莉花茶了。”东山茶厂负责人毛小云说,三年前,苏州茉莉花茶就已经上了斯里兰卡客商的采购单。
在东山茶厂,记者探访了茉莉花茶的制作过程。走进制茶车间,芳香四溢,新鲜的茉莉花被摊放在大大的竹匾中,等待着它进入最佳状态。“八成开的茉莉花香味最浓,新鲜采摘的花,要放一放才能用。”制茶师告诉记者,夏季和初秋茉莉花花蕾饱满,色泽洁白晶莹,香气浓郁,品质最佳,因此茉莉花茶通常在这段时间内窨制。
所谓“窨茶”,是苏州茉莉花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就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混合、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操作听起来简单,工艺却很复杂。窨制的第一步是“拌和”,就是将经过筛选的鲜花与烘干的茶叶均匀搅拌、混合堆积;第二天凌晨一两点钟,由于花的呼吸作用,茶堆的温度升高到50℃左右,此时需要人工降温,并将它们重新混合,这一步骤叫做“通花”;在清晨四五点,还要“起花”,将花与茶分开;最后将茶烘干——这一整个过程称为“一窨”。
原苏州茶厂技术副厂长、国家级品茶师谢燮清介绍,最好的花茶需要反复“窨”八次,每一窨之间要隔3-7天,且每一窨过程中时间、温度、湿度等要求各不相同。多次窨制后,还需将花与茶叶分离,才能得到花茶的成品。
毛小云介绍,东山茶厂生产的茉莉花茶,采用的就是传统的“窨茶”技艺,经过斯里兰卡客商,目前已销往23个国家。
共荣共衰的茶与花
谢燮清介绍,中国的花茶起源于福建,抗战时期,花茶的制作中心转移到苏州,经过苏州历代制茶师的钻研、改良,苏州花茶的品质超越了福建花茶。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代茶圣’吴觉农的关心支持下,中茶公司在苏州建立了苏州茶厂,花茶一直是苏州茶厂的拳头产品。”谢燮清说,1979年,在全国内销花茶评比中,苏州茶厂一举拿下了四个第一。
“苏州花茶之所以品质好,一方面是因为制茶工艺精湛,另一方面是因为花好。”谢燮清告诉记者,苏州花茶采用的茉莉花、白兰花和玳玳花均产自苏州本地,虽然它们的原产地在南方,但在苏州花农的精心培育下,其香气的“鲜灵度”大大超过南方的花。因为和茶关系紧密,这三种花被称为“茶花”,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一带曾经大面积种植“茶花”,现在以婚纱产业而著名的茶花社区(原茶花村),其地名就来自于“茶花”。
现年61岁的李洪德曾经是茶花村的一名花农,祖辈和父辈都以种植“茶花”为生,“祖上传下来的白兰花就有300多棵,其中五六十棵的树龄超过百年。”
李洪德回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茶花村“茶花”种植业的巅峰期,当时种植“茶花”是村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采下来的鲜花一船一船地卖给苏州茶厂。“那时也是我们茶厂的鼎盛期,年产花茶三四千吨,产品畅销全中国。”谢燮清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苏州茶厂开始走下坡路,原因之一是南方花茶产业迅猛发展——因为气候终年温暖,南方的‘茶花’产量很大,价格比苏州便宜很多。”谢燮清说,当时,苏州茶厂曾尝试把南方的“茶花”空运到苏州,但发现鲜花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变质;后来,又尝试在南方建立生产基地,“但最终还是拼不过人家。”
“茶花”的衰败与花茶的衰败基本同步。“白兰花最贵时能卖到五六块钱一斤,后来竟然跌到了两块钱一斤。”李洪德说,乡镇企业快速兴起后,花农们纷纷改行进厂上班,大片大片的茶花种植园被抛荒任其自生自灭,“我家那几十棵百年白兰花就是被活活干死的,现在想想都心痛啊。”
“现在只有在个别园林和苗圃里,还能找到零星的、作为观赏植物的‘茶花’。”李洪德说。
传统技艺碰撞新需求
正在复兴的苏州花茶,和曾经辉煌一时的苏州花茶,还是同样的东西吗?
毛小云表示,现在东山茶厂的花茶,是严格按照传统的苏州花茶技艺制作的。但是,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毛小云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她告诉记者,最大的改变在于茶叶原料,“以前的苏州花茶采用的茶坯是来自江浙、安徽一带的普通绿茶,价格也就在每斤两三百元。传统苏州花茶的衰落和这个也有关系——南方出产的花茶,用的也是这些茶坯,在这一点上,传统的苏州花茶没有优势。”
“现在,我们用的是本地的碧螺春,走高端精品化路线。”在东山茶厂,记者看到了一款售价5760元/千克的茉莉花茶,它所采用的原料是特级碧螺春,全是芽尖。斯里兰卡客商瓦塔瓦拉说:“苏州的碧螺春很有名,用它做的茉莉花茶特别香。”
这条精品化的路子,东山茶厂摸索了十几年。“十几年前,我们就开始做茉莉花茶,那时候年产量也就一两百斤,却根本卖不出去,都变成了库存。”毛小云说,一次偶然的机会,香格里拉集团的采购人员找上门,指明要碧螺春做的茉莉花茶。有了订单,就有了生产的底气,那一年茉莉花茶的年产量提高到了500公斤。慢慢地,毛小云摸到了门道,“要让苏州的茉莉花茶重回市场,在守住传统技艺的同时,得有新的变化。”于是,她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细分,茉莉花茶全部采用碧螺春作为茶坯,根据茶坯的品级,把成品从特级到普通分为三个档次,在出口或零售时分别对应不同的客户需求。
虽然碧螺春做的高端茉莉花茶价格比较高,但是深受市场欢迎。目前,东山茶厂每年的产量在10吨左右,其中80%是根据订单生产的,销售不用发愁。
茶与花期待再度联姻
现在,茶厂生产的茉莉花茶不愁卖,但毛小云也有惋惜之处,窨茶的茉莉花“是从浙江金华采购的,如果能用上苏州本地的茉莉花就更好了。”为此,毛小云开始酝酿在苏州建立自己的茉莉花基地,用本地花制作原汁原味的苏州茉莉花茶。
对此,李洪德表示“问题不大”。他说,在茶花社区,像他这样的老花农还有上百人,可以随时恢复种植“茶花”。
李洪德认为,“茶花”的复兴也得走“不变+变”的路子,“不变”的是传统的种植技术,变”的是要引入现代农业科技,“还可以引入订单式生产模式或者输出种植技术。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龚平表示,苏州花茶的回归,对其他已经淡出市场的“非遗”项目具有借鉴意义——传统的核心技艺结合恰当的新载体,是可以焕发新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