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制图
■本报记者 岳纲举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是亲子旅游的小高峰,而这仅是一个开始,在随后的端午节小长假和暑假,各类亲子游产品都将大热,成为有娃家庭的热门选择。然而也有家长向记者抱怨,现在的亲子游仅有个名头,其实质与普通旅游产品没有区别。业内人士认为,设计亲子游产品时,家长和旅游机构应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参与到行程规划中,而不是2个大人带1个孩子出去玩这么简单。
“游而不亲”被吐槽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今很多家庭都愿意带孩子去旅游,目的是让孩子见见世面。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大多数80后家长认可旅游体验对孩子成长的裨益,并且愿意为此投入时间和资金。就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而言,因时间较短,所以比较适合短途游,如到城市周边游山玩水、采摘、骑行等。
肖先生“五一”小长假期间参加了孩子所在培训机构组织的亲子采摘游活动,不过他的感受并不好,“说是亲子游,其实就是采摘,根本没有专门为孩子设计的互动环节。”肖先生告诉记者,“报名时,培训机构承诺每人可免费采摘1斤草莓,并且有孩子和家长的互动活动以及农家体验。然而到了目的地我们发现,那里只有一排排的草莓种植大棚,承诺的每人免费采摘1斤草莓变成了每个孩子免费采摘1斤,所谓的互动活动就是培训机构老师领着孩子做游戏,并没有到农家体验,因为那里根本就没有农家院。这样的活动让我感觉很上当,也没有意义。”
对于这种短期的亲子游,肖先生更在意孩子的体验,他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感受到与城市里不一样的生活。“我们去年也参加过类似活动,目的地除了可以采摘草莓外,还可以采摘蔬菜、种树,并且那里有农场,养着各种家禽、家畜,孩子们可以近距离与这些动物接触。午餐是农家院做的窝头、菜团子,孩子们还可以用自己采摘的食材与家长一起做饭,甚至体验干农活,这样的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子游。”
行程安排影响亲子体验
事实上,亲子游“游而不亲”现象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记者查阅了多个旅行社推出的暑期亲子游产品介绍,发现不外乎家庭休闲类游玩和游学(研学/夏令营)两大类。
从旅行社的宣传材料上看,亲子游的组成就是2个大人+1个孩子,内容与普通旅游产品差不多,仍以观光为主,缺乏特色和服务标准。例如,热带海岛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亲子游目的地,一些旅行社也针对这一需求推出了“三亚亲子5日游”。但记者查看了该产品的行程后发现,其仅往返乘坐飞机就耗去了2天时间,另外3天中,每天游玩4个景点,包括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玉带滩、大东海、南山佛教文化苑等,这与三亚的普通旅游线路几乎没有区别。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设计一款专门的亲子游产品成本太高,所以企业只是将普通产品冠以“亲子”之名,再进行二次出售,如此一来不仅省力,还可以提高团费,多挣点利润。
记者查阅到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有68%的网友认为亲子游“跟常规旅游团没什么区别”“是旅行社赚钱用的噱头”,可见亲子游在很多消费者眼中名不副实。在“影响亲子游体验的主要因素”问题中,有86%的受访者认为是“行程安排”。
应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怎么设计亲子游产品才更符合孩子需要?孩子想去哪里玩、喜欢怎么玩?对于这些问题,旅行社在设计亲子游产品时是否予以考虑?
对此,一家旅行社的副总经理苏先生对记者表示,很多情况下,家长或产品的设计者都以自己为出发点为孩子定制行程,而并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例如,有家长会不假思索地订下某地的双飞(往返均乘坐飞机)行程,因为这样省时省力。但对于孩子来说,飞机空间狭小,他们会因单调和枯燥而产生厌烦情绪,如此一来,再漂亮的蓝天白云也无法长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倒不如乘坐火车,感受沿途不断变化的景色。
四川成都一家旅行社的总经理崔骥说,家长应让孩子成为旅行的参与者而不仅是跟随者。外出旅游时,家长一般会把一切事务都安排妥当,孩子只是跟随大人观光,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这些目的地,每天的行程安排是怎样的,这种被牵着鼻子走的行程无法让孩子主动去发现事物,也就偏离了家长希望孩子见见世面的初衷。崔骥认为,亲子游应让孩子当主角,让其参与行程策划,从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让孩子自己查找地图、收集资料,查阅沿途的美景和美食,这样的旅行能让孩子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也能提高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