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 敏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的专家介绍说,目前服装质量鉴定和检测主要依据的是《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以及相关产品标准,从实际情况看,现在常见的不合格项目为纤维成分含量、染色牢度、色牢度、甲醛含量、使用说明和标识、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这些项目和消费者穿着的质量和安全息息相关。
使用说明项目不合格主要表现为:水洗图表不正确、产品号型规格标注错误、执行的产品标准与产品不相配等标注混乱问题。服装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会严重影响使用和服装寿命。再比如拉伸弹性伸长率是反映面料拉伸性能优劣的指标,对于泳装等非常重要。如果面料伸长率高,回复性好,反复穿着时就不会变形,如果不达标则容易松弛,导致泳装无法穿着。“有些项目仅仅是涉及功能方面的指标还好说,有些则属于安全指标,和消费者穿着时的安全直接相关。”专家介绍说,例如色牢度指标如果过低,会直接影响纺织品的质量和使用,而且染料容易从纺织品转移到皮肤,在细菌作用下,成为病变的诱发因素。色牢度指标可以有很多细分,耐湿摩擦色牢度项目不合格的商品会造成染料脱落、刺激呼吸道黏膜和皮肤等问题,对人体产生很大危害;耐氯化水色牢度是针对泳装的指标,是指纺织品遇到游泳池中一定浓度的含氯消毒水有效氧化后颜色的变化;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是针对运动服装的指标,是指纺织品遇到人体汗液和日光曝晒共同作用后颜色的稳定性。
PH值是目前许多消费者开始重视的纺织品的安全性指标,按照国标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的PH值应控制在4.0~7.5,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的PH值应控制在4.0~9.0。由于人体皮肤表层的PH值为弱酸性,如果服装PH值过高,碱性过大,将破坏人体表面抵御疾病的屏障,较强的刺激性容易引起皮肤免疫紊乱,会引发皮肤瘙痒、皮炎等症状,还会对人体的汗腺系统、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除了PH值,专家建议消费者对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安全性指标项目也要特别关注。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注意看清商品标识,如面料成分、安全类别、质量等级、规格型号、执行标准、洗涤说明等。同类商品应从价格、面料、做工、品牌认知度、厂商信誉度等方面比较选择。同时注意闻服装的味道,关注是否有异味。国家标准规定针织产品不允许有霉味、石油味、鱼腥味、芳香烃等气味。“要特别小心童装的指标超标问题。”专家提醒消费者,由于孩子皮肤娇嫩,免疫力差,买回家的服装最好多清洗几遍后再穿,家长在为孩子选购服装时,应尽量选购浅颜色的棉质衣服,慎重选择染色较重的化纤衣服。
专家强调,要解决服装的质量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不合格产品的相关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加大查处和整治力度,质检、工商部门加大对服装的抽查和监测力度,对相关情况向社会多做情况通报。另一方面消费者应该更多地关注穿着的质量和安全,增加对服装各类指标的关注度和认知度,促使相关生产企业树立以质取胜的观念,加大对服装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为确保消费者权益主动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