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市民手上有真品”艺术品市场水涨船高
今年,整个艺术品市场呈现出水涨船高之势。很多圈外人也开始把收藏作为投资关注,无锡收藏界也悸动起来!
本月17日的金鼎来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据说是春秋战国早期的白玉灰沁刀型器,被本地投资客以1000万元拍得。起拍价和最终成交价之间的巨大差额,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同场拍卖会上,古籍善本《山海经》和《全毁书目》,分别从1万元、5000元起拍,分别报收于82万和30万元!拍出高价的古籍善本又是被无锡的一位神秘买家购得。
昨天一大早,位于南禅寺商城的淘宝楼内人头攒动。由市收藏家协会、江南晚报社和淘宝楼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的大型民间赏宝鉴宝活动,吸引了数百位市民携宝而来。许忠陵、冯小绮、古方三位来自北京的鉴定专家认真地为市民免费鉴定书画、陶瓷和玉器,并耐心解答市民的疑惑。书画鉴定专家许忠陵发现“普通市民手上有真品”。而多次来无锡的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古方也赞叹:“江南无锡收藏环境较好,这里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留下的东西多,而且这里的人有经济实力。”
排队等候鉴定的市民着实多,许多人大包小包带着数件宝贝而来。不过,记者在书画、陶瓷、玉器三个鉴定区域采访时发现,被不良商家忽悠过的市民很多,“现代工艺,有点古代的意思,家里摆着玩吧。”专家不时以此宽慰着很多满怀期待但显然失落了的市民。
不过,无锡民间收藏者手中还是有宝的。福建漳州清代窑的三足香炉,以及宋代地方小窑烧制的青淡釉提壶等,都被专家建议值得收藏。一位老人带来的一件玉斧,令专家眼前一亮。“系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的玉斧,沁色自然,玉面光滑,包浆丰满,都玩熟了。”专家估价在五六万。
今天下午,在无锡博物院,名为“2010夏季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又将拍出400余件书画作品。不知又有多少本地买家蓄势待发。
10万人轧闹猛参与收藏称得上“家”的不过二三十
从古至今,无锡就是收藏之乡,而且收藏名家辈出。例如,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尤袤就酷好收藏书籍,“嗜好既笃,网罗斯备”;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倪瓒的藏书阁“清秘阁”,藏有名画和古玩珍宝;明代收藏家兼书画彝鼎鉴赏家华夏,收藏金石书画40余年,鉴赏水平很高,时称“江东巨眼”,他还构建了“真赏斋”。到近现代,无锡著名的收藏家就更多了。
据市收藏家协会的不完全统计,眼下无锡至少有10万人参与收藏活动。比较大众的收藏还是书画、玉器、陶瓷、邮票和钱币。“当然,也有收藏较冷门的,比如各类钥匙和锁、啤酒商标,还有结婚证书等等,这些我都亲眼见过,不过参与的人毕竟是少数。”无锡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文物鉴定专家陈瑞农研究员告诉记者。
“在如今的10万收藏大军中,我个人认为真正称得上收藏家的也就二三十人。”陈瑞农直言不讳。“严格意义上的收藏家,必须要有财力和魄力。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如没有地基的楼房;而如果没有魄力与胆识,很难收到好的藏品。尤其是在拍卖会上,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怎么和别人去喊价竞拍呢?”要想成为“大家”,还有3个必要条件。那就是一定的鉴定水平和眼光,收藏的同时,还注重研究和探索;藏品经得起考验,绝大部分是真品,“比如无锡一藏家,他手上的唐伯虎真迹就有各朝代的收藏印,流传有序、有据可查”;第三,单纯以收藏为目的,藏品目前基本不流通,尽管有一些收藏家“以藏养藏”,通过出手一些藏品来换取另一批,但是精品和镇家之宝是绝对收藏在自己家中把玩、欣赏和研究的。
400多万元买了件赝品收藏圈一不留神就会呛水
收藏圈的水很深,一不留神就会呛水。陈瑞农回忆,曾有朋友请他去看收藏的元青花瓷,“我一看,傻了,几十件所谓元青花瓷全是假的。元青花瓷,如果保留到现在,绝对是国宝级藏品。英国苏士比拍卖行一件拍出1.2个亿,如今,区区几千块钱怎么能买得到呢?简直是天方夜谭!”
记者了解到,在本地有位50多岁的收藏家,出身于无锡的某名门望族,由于家庭关系,从小耳濡目染,对文物颇感兴趣。可惜的是,家中的藏品在文化大革命时都被抄没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从事经济工作的他创办企业成功,有了经济实力的支撑后,步入了收藏行列。当时的东西多,价格便宜,而且质量也“正”。随着收藏的深入,他从民窑瓷器转向了官窑。
官窑瓷器是皇家用品,民间流传很少,除非皇帝赏赐,或者就是被太监或末代皇帝溥仪偷卖出宫的,所以非常珍贵。2005年左右,某知名拍卖行要拍卖一批瓷器,他一眼就看中了拍卖图册封面上标注的“雍正年间的官窑五彩盖缸”,该拍品还配有京城某鉴赏名家的鉴定证书。最终,志在必得的他不惜花费400多万元将这件重器买到了手。
他的别墅里专辟有古玩收藏室,面积达100多平方米。作为镇家之宝,他把这件盖缸放在收藏室最显要的位置,高兴地邀请同道之人一起赏玩。哪知,对此重器众口不一,有说好,也有人提出疑问。即:这个五彩盖缸造型有点怪,和雍正年间其他官窑器不太一样;另外,五彩也不分明。听了朋友们的话,心生疑惑的这位藏家又请了3位国家顶尖专家再行鉴定,结果,三位专家的意见一致:这是现代仿品。面对这意想不到的结果,静下心来的这位无锡藏家没有把那件赝品砸掉,也没有吵闹,而是仍放原位,只是附上一个小警示牌,时刻提醒自己。
吸取了这次教训后的他,以后购买藏品时慎重了,不仅如此,他还自费到北京找老师学鉴赏,眼力和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终于淘到了真正的宋代官窑瓷器精品。 (晚报记者林洁洁实习生华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