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春节的临近,春节旅游市场逐渐升温。围绕吸引游客,多地纷纷推出了景区“免门票”的政策,如山东济南1月21日(除夕)至2月19日(正月十五),包括天下第一泉景区、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在内的11家景区门票全免;江苏扬州除夕至正月初六,扬州瘦西湖等8家国有景点免费对外开放;浙江杭州自元旦之日起就对全市41个景区实行了免费游政策,至3月31日止;河南、广西、山西、福建、贵州、甘肃、湖南、海南、西藏等多地也推出景区免费活动,为当地景区“引流”。
一直以来,景区门票依赖尤其是门票收费高,成为影响游客体验度乃至观光向往的无形门槛,也因此饱受诟病。而免门票对拉动旅游市场往往能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事实上,旅游业的综合效益除了门票以外,更依托于风景资源、人文资源等旅游资源而产生的吃、住、娱等综合消费。免门票虽然少了门票这一项收入,但换来了游客量的增加,各类消费自然也随之增加,因而近年来许多实行免门票的景区,其收入不降反增,同时也扩大了知名度、提升了美誉度。
当然,通过免门票来增加景区客流量从而提升收益不一定适合所有景区,同时仅靠免门票来提升旅游业景气指数也是不够的。因此,各地要在考虑实际的情况下选择是否免门票;推行免门票的景区,还要突出“用户思维”和“以游客为中心”,围绕旅游产品供给质量的提升来做好“免”字之外的文章。
不要盲目“跟风”。如果门票收入仅占景区营收的一小部分,免门票后,强大的客流量能带来其他环节消费的增长,不会影响景区的运营管理,这样的景区完全可以实行免门票政策。而主要依靠门票收入来运营的景区,免门票难免会带来生存和发展的风险,这些景区显然不适合“跟风”免门票。
努力提质增效。旅游发展已进入重视体验的阶段,景区免门票不能“一免了之”,还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景区应不断优化景区环境、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强化景区安全保障、开发景区文创产品、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来消费,增加游客更具体、更细微的旅游体验。
加强监督管理。免门票对于增加景区的人气的确有一定作用,但也要防止个别景区“堤内损失堤外补”。这就需要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另出“花招”弥补门票损失的违规行为,特别是对擅自设立“二道门”等违规行为要一查到底,防止“免门票沦为消费套路”问题的发生。
实践证明,只有跟进消费新趋势、满足消费新需求,才能真正留住消费者。景区在免门票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沉浸式产品设计、个性化服务改善、智能化服务提升,努力打造融时尚、科技、艺术、体育、文化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景区,才能不断吸引游客前来“打卡”。(袁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