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电影票后没时间了,不想看了,能否退票或改签?近日,“电影票不能退改签属霸王条款”的话题冲上热搜。9月21日,江苏省消保委发文表示,电影票具有时效性质,若消费者随意退改,经营者将面临电影票无法二次售出的风险。但无论是单方取消交易,还是因各种原因变更观影时间,都属于可以预见的正常市场经营风险,这种一刀切式的“不退不改”实则是将风险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有违公平原则。(据9月27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现实生活中,许多观众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买好电影票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观影,但电影票“不退不改”的规定,让消费者花的钱打了水漂。
虽说对电影院来说,电影票退改签带来人员和资金成本上升,对影院排片和上座率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经营者可以收取一定的退改签费用,可以综合考虑消费者退改签电影票时间的早晚、对于电影票再次销售影响的大小,制定并施行差异化的退改签收费标准,有条件地允许消费者退改签电影票。例如,早在2019年,深圳市消委会、市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就已推出国内首个电影票“退改签”行业自律标准。其中明确,根据消费者“退改签”时距离电影开映的时间实行“阶梯式”退费,手续费最高不超过票价30%,24小时以上免收手续费。这种做法既能维护消费者的真实消费意愿,又能有效避免市场资源浪费,达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电影票能不能“退改签”,涉及消费者的权益维护,事关消费体验,也影响消费者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是考验经营者商业价值和商业伦理的“试金石”。对于时效性强的观影来讲,的确也有商家不可挽回的时间成本和效益考量,但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弥补措施并非难不可及,中国高铁早已推出的分时退换票,对于电影票的退改签应该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如何平衡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才是影院系统最重要的一环。既要呵护消费者的真实消费意愿,又要有效避免市场资源的浪费,这需要经营者拿出智慧和勇气来实现共赢。(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