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消费警示

警惕疯狂“炒鞋”背后的法律风险
江苏消费网 (2019-11-02)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任震宇

  日前,《中国消费者报》对“炒鞋”现象进行了深入报道 (详见《中国消费者报》10月21日1版《地下炒鞋市场的灰色 “生意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也下发了以《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为主题的金融简报,指出“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此类风险。近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法律专家表示,“炒鞋”除了暗藏社会金融风险,参与者个人也有法律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简报认为,“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律师表示,有些人将“炒鞋”当作一种理财或是投资手段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炒鞋”最突出的风险就是泡沫太大,球鞋价格容易被操纵。年轻人容易盲目冲动,而这一点也正是推动“炒鞋热”的一大原因。不少没有风险把控能力的年轻人进入球鞋交易市场,如果最终因为不理性投资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负债等问题,那么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表示,对炒鞋者来说,“炒鞋”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售假风险,部分“炒鞋”平台在提供鉴定服务的同时,也进行销售,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此外,部分平台之前推出的“云炒鞋”,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将难以追责。二是市场泡沫破裂所带来的风险。部分炒鞋者盲目地冲进“炒鞋”市场,并通过分期付款、借贷等杠杆方式购入鞋子,一旦“炒鞋”市场泡沫破裂,将对炒鞋者的偿还能力造成影响。三是无法提现的退出风险。“炒鞋”平台的运营如出现问题,其提现功能往往也会受到影响。

  北京亿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指出,“炒鞋”存在的风险还包括诸如非法集资、集资诈骗、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甚至还可能基于平台也做还款分期,涉及到新型的高利贷等。整体来说,基本上所有金融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炒鞋”行为都将面临。

  针对一双原本两三千元的球鞋炒到上万元的高价的乱象,赵占领表示,由于鞋不属于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范围,实行市场调节价,是由经营者自主确定的,所以即使价格很高,高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般情况下也不违法。但是要注意的是,经营者销售这些商品时不能从事价格违法行为。比如《价格法》规定了8种禁止的价格行为,其中可能和“炒鞋”相关的包括: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等。

  赵占领指出,现在有些人在“炒鞋”时,把价格哄抬很高,这其中有可能涉及价格违法行为。具体事实可以由价格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消费者在参与“炒鞋”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其他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比如,商家欺骗消费者、夸大某个商品的价值,把非限量款鞋说成限量款;甚至有的人以“炒鞋”为名,在收到钱之后不发货,而交易又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卖家的真实身份。还有的商家生产销售假冒限量款鞋,欺骗购鞋者。总体而言,即使是限量版的鞋也是一种可复制且无稀缺元素的产品,而且总体市场体量不大,极易被操控。消费者需要提防参与“炒鞋”时所存在的各类法律风险,防止自己的人身或财产权益受到侵害。

  李旻指出,部分“炒鞋”平台完全照搬了“股票”市场的交易模式,“云炒鞋”交易模式、交易系统、发布“炒鞋”指数等行为使“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由于缺乏监管,“炒鞋”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引发群体风险,亟需进行规范与监管。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