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资讯 >> 正文

消费资讯

痛风:“魔鬼”缘何咬了你的大拇指
江苏消费网 (2019-06-28)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欢喝啤酒、涮火锅、吃海鲜、撸烤串,容易诱发痛风。同时,人们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尿酸盐在温度低的环境中更容易析出为晶体,沉积在关节周围,引起痛风发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内分泌风湿科主任祝开思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夏季是痛风的高发季节,疼痛起来如同针扎刀割,但这种被称为“魔鬼咬了我的大拇指”的疾病可防可治。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可大幅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饮食控制是痛风治疗的基础,药物治疗才是根本之道。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导致血清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肾脏等各处组织中而引起反复发作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异质性疾病。如今,痛风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

  据《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达13.3%,患者已达到1.7亿人,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而且正以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预计到2020年,痛风患者将达到1亿人。痛风患者在性别分布上极不均衡,男女比例为20:1。其中,男性患者的高发年龄在40岁以上,主要由于饮酒引起发病;女性则大多在更年期后发病,主要由高嘌呤饮食引起发病。近年来,痛风发病年龄逐步趋于年轻化。在地域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地区,成为痛风病高发区。

  祝开思表示,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风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而继发性痛风主要由于高嘌呤饮食、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细胞毒性药物等因素引起。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痛风可分为4个病程阶段:

  第一,无症状期。患者无任何不适,仅有血尿酸间断或者持续升高,历时数年才出现症状或终生不发病。

  第二,急性关节炎期。患者常在睡梦中出现第一跖趾关节、手足其他小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关节发红肿胀,疼痛剧烈像刀割一般,不敢触碰,下肢疼痛发作时甚至无法行走。

  第三,间歇期。两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间歇期为数周至数十年,这期间受累关节会有不适,局部皮肤可见不同程度色素沉着、瘙痒和脱屑。

  第四,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由于未治疗或治疗不规律,尿酸盐不断沉积在各组织中形成痛风石,其中耳廓部位最为典型,肝、脾、肺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很少累及。

  此外,随着关节炎反复发作,受累关节增多,痛风石体积增大,可造成周围软组织和骨质不同程度的破坏,最后导致关节畸形。肾脏病变是痛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该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主要表现为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石病及急性肾功能不全。

  科学生活减少发作频率

   祝开思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痛风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提倡均衡饮食,适量蛋白质和脂肪供给,控制嘌呤总量。痛风患者每日摄入的蛋白质应控制在45至65克之间,以牛奶、豆类及豆制品为主,严格控制动物肝脏、海产品及肉类等高嘌呤食物摄入,多吃精致米面、新鲜蔬菜、奶类等低嘌呤食物,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第二,控制脂肪及总能量摄入,保持适宜体重。脂肪会抑制尿酸的正常排泄,因而应将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50克以内。肥胖会增加痛风发生的风险,减轻体重可有效降低尿酸水平。

  第三,大量饮水。每日饮用矿泉水或自来水2000毫升以上,可增加尿酸的溶解及排泄,减少痛风发作频率,减轻症状。

  第四,戒烟禁酒。吸烟、酗酒是痛风发作的主因之一,患者应戒烟、避免被动吸烟。酒精会干扰尿酸代谢,增加尿酸水平,而且饮酒量越大,痛风发生的风险越大。患者应禁止饮用黄酒、啤酒及白酒,减少红酒的摄入量。

  第五,适量运动,避免着凉。剧烈运动、走路过多等会导致下肢关节慢性损伤,关节液中白细胞增多导致无菌性炎症,可诱发痛风。突然受凉是女性痛风发作的第二位诱因,是男性痛风发作的第五位诱因,因而患者应避免受凉,特别是避免长期待在空调房里。

  第六,避免使用升高尿酸的药物。有些药物会抑制尿酸的排出,导致尿酸的升高,如阿司匹林、利尿剂、抗结核药吡嗪酰胺等,患者应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第七,定期检查身体。体检对于预防痛风非常重要,特别是40岁以上男性及肥胖者,体检内容应包括血尿酸的测定,以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防止向痛风发展。

  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治疗

   祝开思说,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终止急性发作、防止尿酸盐的沉积及促进结石溶解和防止肾脏损害。在无症状期主要是定期监测尿酸水平,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当血尿酸大于480umol/L(8mg/dl)或24小时尿酸大于6.54mmol,应使用降低尿酸药物。在急性关节炎期,应当绝对卧床休息,尽早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和依托考昔、糖皮质激素等一线药物治疗,暂缓应用尿酸合成抑制药及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非甾体抗炎药,肾功能不全者也慎用该药。糖皮质激素在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或存在禁忌症、肾功能不全时才使用,原则上不用为好。

  中医针灸可缓解病痛

   除了西药治疗外,中医针灸也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其中火针及刺血疗法常常能立刻缓解疼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电针配合其他针灸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尿酸水平,减轻患者痛苦;穴位注射疗法则结合了针灸和消炎镇痛药物的优点,通过穴位的刺激提高痛阈,加上药物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在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主要是降低尿酸水平,治疗目标是血尿酸小于 360umol/L(6mg/dl)并长期维持,有痛风石、慢性关节炎、痛风频繁发作者血尿酸应小于300umol/L(5mg/dl)。目前,降尿酸药物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两类。前者包括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后者主要包括苯溴马隆和丙磺舒,用药期间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当痛风进一步发展,形成较大的痛风石痛或破溃形成瘘管时应手术治疗。

  在中医学上,痛风属于痛痹、热痹、历节等范畴。《医学准绳六要》中记载:“痛风,即内经痛痹,上古多外感,故云三气合而为痹,今人多内伤,气血亏损。湿痰阴火,流滞经络,或在四肢,或客腰背,痛不可当,一名白虎历节是也。”因而痛风的治疗主要是消肿止痛、驱风清热、解毒利湿、化淤养血等,中医配方加味四妙散联合四黄散外敷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疗效肯定。(孙燕明)

 

  ●专家提醒

  痛风患者需走出认知误区  

  “目前,人们对痛风存在五大认知误区,应引起痛风患者高度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内分泌风湿科主任祝开思教授强调,痛风患者需走出五大认知误区。

  第一,很多人认为血尿酸高就一定会得痛风,痛风发作时尿酸水平一定高。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基础和最直接病因,但只有约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成为痛风,不过尿酸水平越高,未来5年发生痛风的可能性越大。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尿酸会沉积在关节处,加上肾脏排泄尿酸增加,此时血尿酸不一定升高,还有可能低于正常范围。

  第二,痛风需要治疗,而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则不需要治疗。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密切相关。因此,控制高尿酸血症不仅可以降低痛风的发生率,还可降低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均应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避免使用升高尿酸的药物。当尿酸达到一定水平时,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口服降尿酸药物。

  第三,严格控制饮食后,就不需要口服降尿酸药物治疗。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产生的尿酸80%来源于自身嘌呤的代谢,只有20%来自饮食中的嘌呤转化。即使严格限制嘌呤饮食,也只能是降低一小部分尿酸,并未从根本上去除痛风发作的原发病因,还需依靠药物治疗。

  第四,痛风不发作就不用吃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引起关节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此时患者会积极求医,减轻不适。当疼痛缓解后,有些患者就认为病好了,不需要治疗了,这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行为。痛风发作的根本原因是尿酸高,只有把尿酸降下来,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减轻高尿酸对脏器的损害。痛风患者应长期口服降尿酸药物治疗,把尿酸降到目标范围内。

  第五,患了痛风就不能运动,或者运动强度越大越好。适当的运动能降低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延缓痛风的发展进程,但并不是强度越大越好,恰恰相反,剧烈运动是引起痛风发作的第三位诱因,患者应坚持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减少运动,必要时应卧床休息。(雁鸣)

编辑:张宜贺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