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消费警示

防沉迷系统难防网瘾
江苏消费网 (2019-04-16)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胡军

  如今,网瘾的危害尤其是网络游戏沉迷对孩子的危害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预防网络沉迷,互联网企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纷纷加大了防沉迷系统的研发力度。对此,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让游戏开发者、运营商以及视频传播企业主动花费财力、物力去研发阻止用户使用的功能,并不符合经济规律,除非有强大的法律约束力,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势。对于家长来说,更不应该轻易放弃监护义务,不能过度依赖软件系统和开发者、运营商。

  致沉迷应用日渐增多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手机游戏持续增长,短视频更是迅速崛起,拿起手机、打开游戏就忘情投入的场景在各种场合比比皆是,而打开视频APP就不断刷新直到难以自拔的沉迷现象也司空见惯。《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 4.84亿,占整体网民的 58.4%,较 2017年底增长4224万。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59亿,较 2017年底增长 5169万,占手机网民的 56.2%。2017年同期,手机网络游戏用户为4.07亿,占比54.1%。一年的时间内,增长了12.7%。电脑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6.12亿,较2017年底增加 3309万,占网民整体的 73.9%。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90亿,较 2017年底增加 4101万,占手机网民的 72.2%。另外,游戏类应用APP数量多达约 138万款,占比达30.7%;生活服务类应用规模达 54.2万款,排名第二,占比为 12.1%;电子商务类应用位居第三,规模为42.1万款,占比为 9.4%。“游戏太多了,家长根本就不懂,更关注不过来,尤其是隔代带孩子的老年人,对于网络上和手机上的游戏完全不懂。”长期在外务工的湖北籍孔先生最近回了趟老家,对孩子一直玩游戏的现状深表担忧,“别说老人了,我自己对孩子玩的什么吃鸡游戏都没接触过,到底好不好,有没有什么技术手段防止孩子上瘾,一概不知道啊。现在又多了什么快手、抖音之类的,很多工友都在玩,没想到孩子们也迷上了这个,真是要命啊。这些让人着迷的游戏、视频能不能少一点啊。”《报告》指出,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短视频用户规模已多达6.48亿,其中大部分为青少年用户,很多人甚至已经形成了频频观看手机视频的习惯。而且,在大数据模式下,平台会根据用户经常点看的内容进行定向推荐,青少年很容易沉迷其中。

  目前,所有的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根据规定都必须设置防沉迷系统。3月28日,在国家网信办的指导和组织下,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企业已经开始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有望于今年6月在全国主要短视频平台全面推广。

  功能限制必须有人监管

  “防沉迷系统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彻底杜绝未成年人沉迷,我并不看好,至少一直在起效果的游戏防沉迷系统跟家长们的预期是有很大差距的。”对于短视频平台正在试点的防沉迷系统,家有六年级学童的北京韩先生持谨慎的观望态度,“如果只是完全套用游戏的方法,还是必须得靠家长和其他监护人主动监管,否则还是容易成瘾。”

  记者实际体验发现,一些短视频平台正在试点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内置在短视频APP的安装程序和运行程序中,首次下载安装时,就可以设置“青少年模式”,并设置密码。而且,已经下载的用户也可以进行设置,如果还没有设置,每天首次打开APP时,系统会以弹窗形式提示用户设置“青少年模式”。用户开通、关闭“青少年模式”均需输入提前设置的四位数字密码。进入“青少年模式”后,使用时段、服务功能、在线时长都将受到限制,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但该模式是否开启由用户自主选择,存在使用漏洞。

  以抖音和快手为例,“青少年模式”开启后,用户每天使用时长不能超过40分钟,而且每天晚上10点至早上6点无法使用。另外,无法开启直播和浏览同城页面,也无法进行打赏、充值、提现、直播等操作。这些功能只有通过输入密码,关闭“青少年模式”才能再度开启。

  连续浏览短视频40分钟后,APP会自动弹出防沉迷提示框:“今日已累计使用40分钟。根据‘青少年模式’规则,今日无法继续使用,或由监护人输入密码后继续使用,请合理安排使用时间。”到夜间10点后,点击APP会有弹窗提示:“为了保障充足的休息时间,您在每日晚10时至次日早6时期间无法使用,或由监护人输入密码后继续使用。”

  而且,选择“青少年模式”后,浏览内容也受到很大限制,只能访问APP推送的青少年专属内容,不能自己以关键词检索等等。“技术手段确实有效,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约束力,避免孩子没完没了地玩,但对防沉迷和成瘾方面效果还是不够,还得监护人自己多用心,尤其是这个‘青少年模式’是自主选择的,可以通过密码设定和取消,并不是强制的,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对于网络公开报道的短视频防沉迷技术结构,从事软件销售多年的北京中关村经销商罗女士认为有提高空间,“监管部门不能只管有或无的问题,而应该持续关注效果,让更多的软件测试平台能以第三方监督的方式来评定是否有效”。

  监护人监管不能放松

  虽然相关短视频平台企业都对如何保证未成年人主动选择“青少年模式”进行了一些尝试,如系统将通过相关技术手段识别疑似未成年人用户,并为其切换“青少年模式”。对未经监护人同意擅自登陆的未成年用户,系统将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筛选甄别,并通知监护人。

  目前,对于网络游戏和短视频沉迷的概念并不明确。一般认为,“沉迷”介于正常使用和成瘾之间。对于“网瘾”,中国心理学会和美国心理学会都有标准,比如一天非工作学习需要上网4个小时以上,不上网就会特别烦躁等。“目前,还没有哪个游戏、哪个视频播放平台能实时监测到是不是未成年人在使用或观看,从技术上就做不到。除非能开启摄像头功能,实时连接进入公安人口信息网进行面部识别,即便这样,还有识别技术问题导致的错误呢。可以说,除非家长亲自监督,否则系统就是个摆设。用老百姓的大白话说就是牛栏关猫。”对于部分家长过度依赖游戏和短视频防沉迷系统的现象,从教十余年的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徐老师特别提醒,“老师只能管在校这一段,禁止学生用手机。但其他时间呢?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是第一责任人,游戏开发商、视频制作和传播平台即便没有把防沉迷功能做好,充其量也就是被政府行政部门处罚,罚点款什么的?但他们能对你的孩子一生负责任吗?你有追责途径吗?就算你有追责途径,孩子一生的代价是用金钱或其他物质能弥补的吗?”

编辑:张宜贺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