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风景名胜区实行门票优惠,才能体现景区的公共性与地方政府的责任担当。如果更多地方、更多景区放弃暴利思维,拿出让利于民的诚意,实质性下调门票价格与配套服务费用,这不仅会激发民众的旅游热情,而且会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叶祝颐
“2018年11月1日起至2019年3月31日止,甘肃黄河石林大景区面向所有游客实行淡季免门票优惠。”11月1日上午,由甘肃省白银市人民政府主办、白银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承办的白银旅游专场推介会在福州举行,为福州市民带来了诸多旅游优惠政策。(据11月1日东南网报道)
在天气渐冷的传统旅游淡季,甘肃黄河石林大景区面向所有游客实行免门票优惠。应该说,优惠力度是很大的。这对于激活冬季旅游经济的用意自不必说。但是,景区门票优惠只与游客相约在冬季,让人感觉意犹未尽、不够大气。在笔者看来,门票优惠不能局限于旅游淡季,而应该着眼长远,让每一天都变成旅游优惠日,逐步还原景区公共属性,让景区发挥最大效能,让民众充分享受旅游休闲的乐趣。
表面上看,景区门票优惠会带来门票经济损失。但旅游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吃、住、游、娱、行、购”等六大旅游要素中,门票只是旅游经济的一个环节。实行低价门票政策或者不卖门票,将大大提升周边人气,带动周边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多重利好。从促进旅游消费、拉动旅游经济的角度讲,门票优惠并非亏本生意。另外,还可以为景区赢得公益美名。比如杭州西湖和济南大明湖免费开放虽然减少了门票收入,但是拉动了地方综合旅游经济,赢得游客赞誉,根本无损经济利益。如果过高的门票价格吓跑游客,那才是得不偿失。
如果景区不能回归公益本质,仅靠冬季门票优惠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民众的旅游休闲热情呢?
从景区的地位与归属来看,包括黄河石林景区在内的不少景区是著名的文化遗产,是全体国人共享的名胜。它们凝聚着全中国人的智慧与汗水。地方只是名胜古迹的管理者,并非所有者。既然是文化遗产,就应具有公益性与社会功能,不能单纯以门票论价值。对这些风景名胜区实行门票优惠,才能体现景区的公共性与地方政府的责任担当。
从根本上讲,如果景区能把冬季门票优惠举措转化为优惠制度常态,如果更多地方、更多景区放弃暴利思维,拿出让利于民的诚意,实质性下调门票价格与配套服务费用,让景区回归公益属性定位,这不仅会激发民众的旅游热情,而且会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如此,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