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热点评论 >> 正文

热点评论

进口奶保质期不能处于监管盲区
江苏消费网 (2016-09-14)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质量过硬,监管严格,口感好,是我国消费者选择进口牛奶的主要原因。但超长保质期进口牛奶大行其道且只针对中国市场销售,如此双重标准,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斯涵涵

  巴氏鲜奶由于对储存条件要求高,保质期短,一直被视为本土奶业对抗进口品牌的最后防线。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包括巴氏奶在内的进口液态奶已经大举进军中国,而与本土巴氏奶5—10天的保质期相比,进口巴氏奶保质期却在15天以上,最长的45天。特别是澳洲鲜奶,在该国保质期为7天,但卖到中国保质期就延长至21天。

  质量过硬,监管严格,口感好,是我国消费者选择进口牛奶的主要原因。但超长保质期进口牛奶大行其道且只针对中国市场销售,如此双重标准,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依据科学常识,牛奶保质期越短营养成分越好。但不少进口牛奶的保质期长达一年,远比国产常温奶的保质期长,这意味着当初杀菌时温度更高或时间延长。而这是以牺牲牛奶品质为代价的,即使牛奶没有变质,但蛋白变性,导致营养也流失了很多,对吸收也不利。

  通俗地说,保质期越长,产品生产时的温度及杀菌力就越大,对牛奶的营养破坏就越大。超长保质期造成营养损失确定无疑。中国消费者满怀期待、花大价钱购买的,不过是实行较低标准的次优产品而已。

  保质期长达一年的进口牛奶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无非是钻了监管的空子。世界上90%的国家的90%的牛奶都是低温奶,就是为了保证牛奶的营养不被破坏。超长保质期的进口牛奶大举抢占中国市场,我国对牛奶保质期时间长短却没有明确规定,国内常温奶市场只有根据加工工艺不同,自发而形成的行规。如此一来,也难怪进口牛奶厂家、商家暗自窃喜,财源滚滚,且销售内外有别,而中国消费者却不知不觉很“受伤”。

  超长保质期的进口牛奶也易引发多米诺效应,受到竞争的国内奶企在牛奶保质期的问题上,也开始向国际“看齐”。一些国内牛奶巨头也相继打破半年保质期的惯例,推出9个月至一年保质期的新产品。可见,对常温奶保质期的放任不管,势必将造成奶业产品营养、质量的全面下降。

  进口牛奶保质期不能处于监管盲区。首先要改变规定模糊的监管现状,及时制订相关标准,严加监管,全程追溯,促使保质期处于合理区间,使厂家、商家及消费者都有章可循,而不是各行其是。同时,要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全盘统筹,多方协调,加快审批检测程序,缩短检测运输时间、促进牛奶产品快速流转。最后,有关方面要加大宣传,积极作为,让消费者了解牛奶保质期与产品质量、营养成分的关系,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帮助消费者真正喝到“价质相符”的安全奶、营养奶。

编辑:胡婕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