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消费警示

揭开私人健身教练的神秘面纱
江苏消费网 (2016-07-04)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施会子 本报记者 朱海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全民健身政策的深入推广,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个背景下,形形色色的健身会所、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甚至还出现了所谓“一对一”服务的私人健身教练。但《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私人健身教练多为无证上岗,少数“有证”的教练,其“资格证”也五花八门,健身服务引发的投诉数量逐年上升。

  你所不知道的健身隐忧

  今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王女士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瀚润健身会所购买了价值2300元的健身私教课程。但上了一次课后,王女士就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出现了头晕、恶心甚至是呕吐的情况,连续几天都打不起精神。王女士遂向瀚润健身会所提出退掉私教课,酌情退还相关费用,但多次协商均无果。交涉过程中,王女士曾多次要求健身会所提供该私教的资质证书,但对方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最后甚至以“市场上的私教基本上都没有相关资质”为由,彻底回绝了王女士。

  南昌健身市场上的私教真的都没有相关资质吗?他们凭什么给消费者提供健身指导服务?6月14日至16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随机走访了南昌市几家健身会所。

  6月14日上午,记者首先来到位于南昌市福州路的一家大型连锁健身会所,李先生是该连锁健身机构培训部门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如今健身培训机构遍地皆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更为了会所自身的利益,他们要么在自己公司内部设立培训机构,要么与别的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此保证教练的供应。培训机构提供不同的培训课程,培训时间也长短不一,有的需要几个星期,有的则只需短短几天,课程结束后学员就可获得证书。但这些证书仅仅证明学员参与了培训,无法说明学员的水平,更别提获得健身教练资质了。

  当日下午,记者又来到位于南昌市上海路的一家全国连锁健身中心,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和该中心经理陈斌进行了交谈。一开始,陈斌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关于健身的好处和当今健身潮流,不断向记者推荐目前的优惠活动及课程、办理会员卡等事情,唯独没有让前来咨询的记者事先体验其健身课程及做健康体适能测试(HRFT)或者做健康风险评估(HRA)。当记者要求陈斌出示其健身中心私人健身教练的资格证书时,陈斌称,会员只有付费购买私教课程后,才能看到私教的资格证书。随后又称:“证书都在私教手中,现在私教都不在。”无奈之下,记者只好离开了。

  6月15日,记者又来到位于南昌市中山路的一大型健身俱乐部,从业近20年的陈先生对记者说:“在我看来,健身教练必须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这是底限。”但他同时也坦承:“现在如果有人想当健身教练,一点也不难。只要这人精气神足,身材不错,能说会道,具有服务意识,在健身会所待过一段时间,有一定的使用健身器械的基础,就能成为健身教练。事实上,很多所谓的健身公司颁发的证书,是不被行业承认的。”

  6月16日,位于南昌市湖滨东路的某全国连锁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黄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我们这里的教练分私人教练和普通教练,私人教练必须有资格证,普通教练则没有。但无论是私人教练还是普通教练,都要参与销售,销售业绩直接决定其工资水平,也就是说销售技能是前提,专业素质只是其次,一些真正的健身专业人才因无法忍受这样的工作体制和环境而离开,甚至是转行。“这是本末倒置,也是健身领域人才紧缺和流失的原因之一。健身行业本该以健身事业、为他人健康着想为主,为何要以销售业绩为标准?”黄先生愤愤地对记者说,对于那些专业技能强的健身教练来说,靠销售技能才能提升收入水平,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他们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质的积极性,同时让更多的非专业人士“趁虚而入”,既不利于健身行业的正常发展,更是对广大健身消费者的不负责任。

  私人健身教练资质存疑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健身教练资格证共有4类。

  第一类是国家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国家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是水平评价类资格证,其又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指导师等各个级别。该证书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并授权于各种院校及个人培训机构颁发给从事健康教练职业的学生。

  第二类是私人教练专家证书和高级私人教练证书,该类证书由北京市健美协会颁发,是目前健身行业认可度较高的健身教练资质认证,全国通用。

  第三类叫亚体证书,是亚洲体适能培训机构颁发的一种健身资格证。在国家证书没有统一之前,该证书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不仅国内通用,国外许多国家同样适用,只是证书性质不是国家证书。

  第四类则是各大小培训机构内部、健身公司内设健身部门自身或者各大体校颁发的一种健身教练资格证,这类证书相较于前3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江西省直某机关工作的张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种类繁多、参差不齐的资格证书,不仅令消费者难以辨别,更让消费者难以抉择。

  对此,从业近20年的陈先生坦言,国家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健身教练的职业资质凭证,实行“考培分离”的原则,所以更为客观和公正,证书的含金量和权威性很高。至于其他资格证书,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在当前政府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健身市场基本是完全的市场化发展,并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完全处于行业自律的状态。

  实行准入制刻不容缓

  6月21日下午,《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致电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体育系主任程锋,就私人健身教练资质鱼龙混杂问题进行了采访。程锋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健身教练成为职场新职业,私人教练更是行业中的“香饽饽”,但暴露出来的4大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市场上的私教主要来源于体育院校的毕业生、退役运动员及一些有着良好身体素质的体育爱好者。但体校的毕业生实践经验较少,退役运动员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体育爱好者们则素质不一,且大多缺乏必要的理论储备,导致私教水平也参差不齐。

  二是培训认证混乱。私教的潜在市场非常广阔,因此吸引了众多的培训机构不断涌入,为了争取到更多生源,有的培训机构甚至担保只要交钱就能拿证,从而降低了私教资格的含金量,使得私教市场呈现出虚假繁荣的景象,虽然数量多了,但是质量却难以保证。

  三是职业认识模糊。任何职业都存在着一定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私教这个职业也不例外。但是在当今销售至上的情况下,不少私教并没有把自身的职业规范和道德牢记于心,而是千方百计销售私教课程,以增加自己的收入,使得私教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从而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四是部门监管缺失。健身教练行业监管关系消费者身体健康,但迄今为止,我国既没有一个具体的行政部门对其进行专门的监督,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予以制约。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