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包括南京在内的12个城市出租市场再起战火:25日,使用滴滴快车功能,每单减免15元;26日起,用滴滴打车可享受“100%应答”服务;27日,覆盖全球300多个城市的Uber开始在南京招募运营实习生,正式进军出租车市场。
拉生意靠“免费”“补贴”
5月25日首个“免费坐快车日”,截至当天下午17点,“滴滴快车”全国的总订单量已达1286925单,南京当地的滴滴快车订单达33048单,在所有参与活动的城市中排名第8位。
在南京东渡大厦上班的吴德胜从事船运贸易,是打车软件的铁杆粉丝,25日他从奥体打了一辆“快车”去中山码头,车费57元,去掉15元的券,最终花费42元。“不管专车还是快车,有了补贴,跟出租车价格差不多,唯一不足的是不能开发票。”
而出租车司机对于滴滴打车新一轮补贴颇为不满,南京发达旅游汽车公司和师傅说:“打车软件开始给出租车驾驶员不少补贴,现在基本上都给乘客了,乘客都去坐专车、快车了,谁还打车啊?”
据统计,在全国每天4.5亿人的出行需求中,有3000万—5000万是出租车和专车的用户,有1.5亿人是自驾车主,有将近2亿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这意味着,目前大多数人的出行还是跟互联网没有关系,因此如此大的市场蛋糕,当然争食者众。
出行搭上大数据快车,让出租车市场有了精准的分析和定位。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合并后的滴滴快的在第一季度活跃用户覆盖率数据上市场占比达80.9%,是国内最大专车平台。易到用车以17.5%、优步以 8.1%的占比分列第二、三名。
市场从一潭死水到“天下大乱”
本周开始,以后每周二,乘客通过滴滴打车叫出租车,如果60秒没有出租车驾驶员接单,系统将打车需求自动切换至滴滴专车、滴滴快车和滴滴顺风车的司机。此举保证了乘客短时期可以打到车,但一些乘客认为,没有优惠券,还是普通出租车便宜。
出租车司机可以用“人心惶惶”来形容,开了10年出租车的刘群利今年出租车合同到期,是不是续约很犹豫:“生意不好做,改行也不行。”的哥殷浩已经开始组建汽车租赁公司,专做滴滴专车服务。司机带车进来,作为租赁公司的互助人参与分红。一些司机通过滴滴平台的协助,以及社会众筹的方式,帮助这些司机购车,实现转型。
在投资商不惜血本的推动下,大家不停地刷机,乘客想捡“便宜”,司机要抢“肥活”。资本运作一旦失去必要的监管,其疯狂的逐利性就会变成脱缰的野马,搅动正常的社会生活和民生。规则一旦被打破形成新的市场垄断,最终为此付出代价的还是消费者。
政府不能缺位,但怎么管,是大课题。最初采用收编,将打车软件纳入统一管理,如北京、上海等地,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打车软件的法律地位问题,而且各地政府监管形式不统一,打车软件仍然乱象丛生。
彻底打破垄断呼之欲出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明确表示,对手机召车软件,总体上是支持和鼓励发展的。国家和地方的共识是,凡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私租车服务的,均涉嫌非法营运。在成都和广州,Uber都遭遇到主管部门的调查。南京客管处也对私家车从事专车服务进行查处。但实际情况是,大量的私家车在从事专车或快车业务。
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提出,今年将要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
打车软件需要规范的同时,“互联网+”撬动出租车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浙江义乌正式出台《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明确从2018年开始,实现出租汽车市场化资源配置,取消营运权有偿使用费。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认为,义乌的改革可能会造成一些矛盾,但这种打破垄断的方向是对的,出租车行业的改革可以和互联网约车服务结合起来。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表示,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支持下的经济共享纳入出行监管体系,法律存在缺失,也尚未有政府在做这方面的创新。举例来说,像“人民优步”这样的产品,既不是我们理解上的专车,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拼车,所以“公益拼车”的认定需要法律支持。
新华日报记者 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