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国内消费 >> 正文

国内消费

假兼职、假购物成网络诈骗重灾区
江苏消费网 (2015-03-25)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图说:2014年不同类型网络诈骗报案数量分布 360公司供图

 

互联网在带来社会生活便利的同时,它的开放性也让“骗子”如鱼得水,将线下骗术与技术手段结合,不仅迷惑性和隐蔽性更强,而且骗子更容易变脸,骗术演变速度奇快,让普通网民难以识别从而防不胜防。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基于长期对钓鱼网站、欺诈网站、病毒木马、伪基站、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等各种网络诈骗和骚扰的拦截数据分析发现,网络诈骗高发的罪魁祸首先是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泄漏。

360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网络诈骗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网络诈骗的方式、地域、金额及解决措施做了详尽阐述。数据表明,虚假兼职、虚假购物和退款欺诈是2014年最为流行的三类网络诈骗,成为网络诈骗的“重灾区”,报案数量分别为10560起、3255起和2863起。去年,360接到网络诈骗类报案23051例,报案总金额为4771万余元,人均损失2070元。

 

虚假兼职真伪难辨人均损失千余元

 

去年8月份,河北网民郭先生反映称,因为轻信了一位名叫“月是故乡明”的网友在QQ空间里发的网络兼职消息而上当受骗。据郭先生反映,他通过该网站赚了100元,申请取现四天,可一直没成功。再次打开该网站时,却被360提醒是虚假网站。令郭先生耿耿于怀的是,他之所以相信该网站,是因为这位推广人有些特殊,原来“月是故乡明”是河北省高邑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机关公务员都容易被虚假兼职信息所蒙骗,普通网民则更难区分真伪。《报告》显示,虚假兼职已经连续两年成为报案用户最多和报案金额最大的网络诈骗。

去年,360接到虚假兼职报案数量达到10560起,占所有报案总量的45.8%,报案金额达到17519374元,占报案总金额的36.7%。因轻信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虚假兼职导致的财产损失,高达人均1659元。

 

虚假购物伴随退款欺诈

 

 

《报告》显示,虚假购物的报案数量排在虚假兼职之后,位居第二;但报案总金额少于退款欺诈,退款欺诈报案数量排名第三。在2015年显得特别流行。虚假购物往往和退款欺诈伴随发生,都属于专门针对“网购族”的网络诈骗方式。《报告》数据表明,退款欺诈报案数量排名第三,在2014年显得特别流行。其主要方式是“社会工程学+钓鱼网站”,被骗的用户常常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丧失警惕性的同时,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即被对方获知。

退款欺诈的主要形式是:骗子冒充卖家,通过电话、聊天工具等方式(以电话为主)与刚刚完成网购的用户进行联系,谎称其刚刚购买的商品出现交易异常,并在“指导”用户进行交易异常处理时,诱骗用户进入钓鱼网站并进行支付操作,最终骗取用户钱财。事实上,主流的电商网站都没有这种所谓的交易异常解决流程。

退款欺诈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骗子不仅知道受害者的电话号码或聊天账号,同时一般都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用户所购买的商品和购买商品的时间。这就使得不了解此类诈骗的用户很难想到跟自己联系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卖家。而骗子之所以能够了解到这些用户网购的敏感信息,主要是因为用户或卖家的账号被盗。

根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的监测,2015年连续发生了多起大型网站系统被入侵,用户账号密码被批量泄漏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也是导致2015年退款欺诈大肆流行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报案数最多的五类网络诈骗分别为虚假兼职、虚假购物、退款欺诈、网游交易和网上赌博;而报案金额最多的五类网络诈骗为虚假兼职、退款欺诈、虚假购物、金融理财、网游交易。由此可见,金融理财类网络诈骗涉案金额较大,极有可能成为今年网络诈骗的重灾区。(武晓莉)

 

●提示 

免遭网络诈骗十注意

 

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无数陷阱,为了避免遭受网络诈骗,使用网银信息、身份信息、网站账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数据一定要谨慎,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以避免轻易被诈骗。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给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二是进行网银、支付宝操作时,要确保使用安全的浏览器和登录正确的网址。

三是在网上购物,要选择正规、大型电商。设置复杂支付密码,并定期更换,最好选择“密码+校验码”双重验证。

四是是在网站注册账号时,只填带*号的必填项,尽量提供最少的信息。

五是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尤其是带附件的邮件或者声称中大奖的邮件。

六是尽量别“蹭网”,公共场所的未知WiFi一定不要链接。

七是如今在微信上测性格、运势等链接泛滥,这些链接通常会要求你提供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后台还会直接获取你的手机号码等信息。

八是不要把个人敏感照片、数据上传到云端。

九是尽可能不要在网站上以全部明文方式公开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等信息。

十是如果发现个人信息出现泄漏,希望能够删除相关信息的时候,除了在原网站上要求删除外,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查阅自己的信息还在哪些地方存在。 (夏冰)

编辑:朱成林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