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与现实民意,年轻人意见和所有人意见,很多时候并不能混淆等同。有关方面应努力扩大对象,让更多群体参与进来,发出更多的独立声音。
■毛建国
说不清到底是有钱了,还是成熟了,又或者什么原因,有消息称“北京大部分网友认为现行票价较低”。7月6日,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第二批关于地铁公交票制票价的市民意见,意见数量超过百条,大部分意见认为现行票价较低,没有发挥最大效率,同意适当上调公交地铁票价(据7月7日《京华时报》报道)。
就常识来讲,除了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多数人总是希望支出少一点、票价低一点。可此次调查结果,却是“大部分市民认为票价低”,个中蹊跷,着实有点考验智商。
从调查的科学性上讲,越是 “样本=总体”的调查,结果越具有可靠性。此次公布的信息,“意见数量超过百条”,这相对于北京市超过2000万人的常住人口,无论如何不能代表普遍的民意;屏蔽掉“过百条”这样的具体定量,简化成“大部分意见”,显然缺乏科学与理性。
虽然“样本=总体”一般只存在于理论上,实际中很多时候还得接受“小样本”。但在“小样本”的选择上,却存在着样本来源的平衡性、代表性和合理性的问题。拿地铁公交来说,由于乘坐群体不同,样本调查须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意见有所兼顾。尤需注意的是,网络民意也是民意,但网络民意肯定不是全部民意;年轻人、上班族的意见也是民意,但其意见不代表所有人的意见。网络民意与现实民意,年轻人意见和所有人意见,很多时候并不能混淆等同。有关方面应努力扩大对象,让更多群体参与进来,发出更多的独立声音。
进一步分析,即便存在“大部分意见认为现行票价较低,没有发挥最大效率,同意适当上调公交地铁票价”,一个“同意”也包含多种原因。比如,有人支持涨价,更多是出于提升出行舒适度的考虑。他们认为自己具有一定价格承受力,而没有拥堵承受力,“两害相权取其轻”,想通过提高价格把一部分人挤出公共交通,从而提升出行舒适度。如果能够选择,自然希望“低价高享受”。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公共交通的公益定位所在,用高价逼走乘客既不现实也不明智,到头来很有可能出现 “价高价低都是堵”。这里,“同意涨价”只是表象,“提升服务”才是实质。
在城市化进程飞快的今天,公交地铁的管理,确实是个难题。任何草率决策,都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如今一句“市民认为票价低”,考验着决策者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水平,需要决策者保持理智和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