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硕
“网上购物最高可返利35%”、“与数百家网上知名购物商城合作”、“已经为过百万会员节省上千万现金”……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网站的日益兴盛,网购返利这一新鲜事物大张旗鼓地走进了消费者的视线。只要通过返利网站在网上购物,就可以享受相应比例的返利,返利网站大打“让利”这张牌让很多消费者按捺不住消费的冲动,但消费者如果不多个心眼,可能不但没省钱反倒花冤枉钱。本报在此将返利网的陷阱一一列举,请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
陷阱一 宣传夸大
北京消费者刘小姐通过某返利网在某购物网站上买了一件明确标注返利11.14元的商品。此后,该返利网并没有兑现返利的承诺。刘小姐致电该返利网客户服务,对方解释称,通过该购物网站无法获得相应返利,因为返利政策就是如此。“请大家看清楚了,不要太相信广告。即使返利网上写着返利多少多少钱,也有可能根本不返利!”刘小姐懊恼地说。
刘小姐的遭遇并非个案,在返利网站广告宣传语中,诸如“返利高达35%”、“有数百家合作商城”的话语比比皆是,实际上,商家却很少能做到宣传中的承诺。笔者调查发现,返利网站承诺返利却不兑现最令消费者恼火,很多经历过类似事件的消费者都大呼上了返利网站的当。
●
观点 难界定
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家成认为,返利网站夸大的宣传语可以看做是商家的一种策略和潜在误导。对于“返利高达35%”发生争议之时,商家可以辩解其没有承诺每笔交易都可以返利35%,而且从他们所有的交易里,或许可以看到返利达到35%的商品类别,因此,这种宣传很难被界定为虚假宣传。张家成提醒广大消费者,小利益背后很可能就是陷阱,消费者一定要认真辨别。
陷阱二 偷梁换柱
今年3月底,婚期将近的环保工程师小刘通过某返利网购买了一款18K黄金钻石项链,价格为1200元,网站承诺返利98元。清明小长假期间,小刘登录该网站查询返利金额是否到账时看到自己的账户余额增加了48元,此外还有一张所购买钻石品牌商户的50元购物券。小刘说,该返利网站客服人员在接受他的咨询时称,返还购物券也是返利方式的一种。
4月21日,笔者登入某返利网站的页面发现,在每个商品对应的价格旁边都有一个红色的标志:返利百分之多少。但所返的“利”到底是怎么个返法,网站并没有做任何标注。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消费者认为“返利”就是以现金的形式打回自己的账号,也正因如此,不少消费者吃了“哑巴亏”。
●观点 系欺诈
张家成认为,在小刘的案例中,该返利网站已经构成欺诈。“98元的概念就是非常明确的人民币计算单位,不会产生任何歧义。如果商家没有备注相当于或者价值等于98元的消费券、优惠券、代金券等字样或者表述,就应该向消费者支付98元货币。否则,就是欺诈行为。”
张家成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据此,有相似遭遇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承担法律范围内的赔偿。
陷阱三 拖延返利
热衷网购的赵小姐今年1月注册成为某返利网站的会员,注册成功后赵小姐便通过该网站购买了2件商品。根据该返利网规定,每笔订单成功后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网站都会审核订单,只要订单为有效订单,返利的钱就会自动打进用户账户。赵小姐说,自己的这两笔订单都已被认定为有效订单,应返还金额分别为12元和5元。然而,3个月过去了,返利网承诺返还的现金却迟迟没有到账。“我给这家返利网打过几次电话,得到的回复就是要我继续等待,现在我也不抱希望了,就当自己被骗了吧。”赵小姐一脸无奈地说。
●观点 要提醒
北京德润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家辉指出,合同的履行除应遵守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民法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适当履行原则,即合同当事人必须依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来履行合同,债务人不得迟延履行,债权人不得迟延受领;如果合同未约定履行时间,则双方当事人可随时提出或要求履行,但必须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刘家辉认为,以上案例中的消费者可以在返利网站上承诺的期间或者类似交易的惯例期间内以书信、邮件、传真等方式通知商家及时履行返还义务,同时需要保存以上证据,以备诉讼时证明自己已经尽到通知和提醒义务。如果在合理时间内还是未收到商家的返款,消费者可以根据以上的法律原则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陷阱四 兑现设卡
笔者在返利网用户使用协议中发现这样一条规定:“返利网收到商户支付的提成后,将按照网站中约定的比例打入用户在返利网的虚拟账户,用户收到返利后满50元可申请50元整倍数的银行转账兑现。”
为什么用户只可以申请50元倍数的银行转账兑现呢?据返利网站业内人士透露,设置各种各样的兑现关卡是返利网绑住客户的一大手段:没有达到最低提现标准的用户只能不停地消费才能成功提现,这就使用户形成了循环不断的购买行为,从而稳定了返利网站的用户交易量。
●观点 别就范
张家成表示,很多消费者认为返利网站这样苛刻的兑现要求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从法律角度上看则不然。严格来说,只要商家在显著位置或者协议中明确列出交易条件,同时消费者也认可该条件,只要其条款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基本原则,即属于合法有效,可以据此双方约定的规则、协议承担义务行使权利。
“由此而产生的争议,在法律层面,消费者很难获得满意的支持。因为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具有完全的自主权选择交易或者放弃交易,不存在商家强制交易的情形。消费者这种自愿接受交易条件的行为很难被法律认定为遭受强迫。”张家成说。
●
相关链接
返利网站
主要采用购物返现金的形式聚集大量网购消费者,买家从返利网站的页面去各大网上商城购物,购物订单完成后(无退货),返利网站作为该商城的合作伙伴,可以从商城得到相应比例的销售提成,返利网站再把提成的一部分返还给消费者,这就是现金返利的来源。
(王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