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投诉调查 >> 正文

投诉调查

家具厂价5万卖价变10万 厂家卖家都说不赚钱
江苏消费网 (2011-07-25)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阅读:

“达芬奇”事件仍在步步升温,围绕其“暴利”的讨论,让家具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四川是除浙江、广东、北京之外的全国四大家具生产基地之一,四川家具行业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暴利”营销,抑或其他“潜规则”?昨日,在成都从事家具行业20多年的吴兵(应采访者要求,使用化名),为我们解密了出厂价5万元的家具,到消费者手中一般要卖到10万元甚至更高的原因。而厂家、经销商,却都是“微利经营”。

我们其实是微利经营,利润也就几个点子。”你在许多镇上都可以看到那些本土名牌家具,但它们就是进不了高档一些的家具卖场。”

A篇·涨价之路

“暴利”再揭秘:从5万元到10万元

【四川本土生产的大部分家具,从厂家到消费者,总会经历 “厂家—经销商—卖场—消费者”的基本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具价格不断增长,5万元出厂,以10万元甚至更高价格卖出的,稀疏平常。然而,无论生产商或经销商,在掰起指头算过账后,总会叹息一声:没亏本就是好事。】

厂家:5万的家具赚不到5000元

吴兵在新都经营家具厂已有20多年,厂里工人发展到四五百人,每年产值过千万。在周围人眼里,他是名副其实的大富豪,然而,吴兵坚持反对这一看法:“我们其实是微利经营,利润也就几个点子。”

吴兵并不否认,大约10年前,成都地区的家具行业有过相对高额利润的辉煌时期,但现在,“家具行业正在没落。”

最近几年,实木家具成为消费主流,这引出两个现象:木材不够用,大量进口自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加工劳动量增加,材料利用率下降,最终导致成本大幅增加。

吴兵举例说,一套中高档实木家具组合,原材料要耗费接近3万元,加上人工、机器消耗等1万余元,光成本就高达4万多元。而这样一套组合家具,出厂价不可能高于5万元,“价格竞争太激烈,高了没法卖。”

如此算下来,一套5万元的家具,所赚不超过5000元。

经销:卖场花费转嫁到消费者

5万元出厂,但最后消费者买到的价格,却高得离谱,“这是个怪圈。”吴兵说,货到经销商手里,价格就要开始“飞天之旅”,一般会翻倍到10万元甚至更高。

为什么价格会涨得如此离谱?吴兵和经销商算过一笔账,在家具卖场租一套200平米的展销厅,光装修一项就得花去30—40万元。展销厅一般三年左右更新一次,每月平摊下来,装修成本在1万元左右。再加上租金、物业管理费、员工工资、税款等,营销成本平均每月要4万余元。

5万元的货,正常情况下,经销商一个月能脱手。而这一个月,他要负担4万余元营销成本加5万元进货成本。经销商要赚钱,那就只有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了。

这还只是理论状态下的成本分析。吴兵说,如果一些经销商做得不出色,卖场会采取各种办法让经销商走人,“合同都是一年一签,比如有一种办法,提高续约租金和物业让经销商知难而退,最离谱的有涨价10倍的。”

B篇·生存之困

“自保”潜规则:尽量用别人的钱

【本土家具商们并不认可家具行业“暴利”的说法。一方面,他们为消费者只能高价买进家具唏嘘,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生存压力之下,对此麻木不仁,并形成了厂商自保的一套“潜规则”: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乱战:厂家垮掉的事情经常上演

四川家具行业有两大突出特点:规模普遍较大、以低端产品为主。

吴兵粗略算了一下,四川家具厂商中,年产值数亿的厂商就有至少六七家,也有年产值数十亿元的家具大鳄,“但四川家具厂多数利润较低,全靠充量来赚钱。”

有件事令吴兵印象深刻:有家外地家具厂在成都卖了一套床垫,价值近万,利润几千元;而他所熟识的一家本地床垫厂,一卡车好几套床垫,才卖了千余元,最后净赚百元上下。“这就是产品太低端导致的结果。”吴兵说,“你在许多镇上都可以看到那些本土名牌家具,但它们就是进不了高档一些的家具卖场。”

大量低端产品进入市场,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吴兵称之为“乱战”。“乱战”的主要特点就是价格大战,家具厂不堪亏损而垮掉的事情几乎每日上演。

有些时候,一些生意好的家具厂加工能力跟不上,也会找其他家具厂代工,但这种代工也是低端产品之间的货源补充,“根本谈不上是贴牌。贴什么牌?都是没名的小牌子,质量也都一个样。”

隐患:就怕厂商卷钱“玩消失”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枭雄曹操的“名言”,被吴兵用来总结四川地区家具厂的生存哲学,也即“潜规则”。

许多家具厂商都对家具飞涨的价格感到惊诧,但作为企业,他们最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是否盈利和能否生存。所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有一个已经非常成熟的表现形式:家具厂多方聚集资金。

这种聚集,看起来甚至很“无赖”:原料商的货款总是要拖欠的,工人工资也总是要缓发的,经销商进货总是要先付全款的。如此一来,只要销售渠道不出现大问题,生产商的投入风险降到了最低。“平时看他(家具厂老板)都是开宝马奔驰,有钱啊,但他用的是自己的钱吗?都是别人的。”

吴兵分析说,这样的“潜规则”有重大隐患,如果某一天资金链断掉,那么老板一旦卷钱“玩消失”,造成的后果就严重了。

对于这样的“潜规则”,或许还需要更完善的监管机制来制衡,包括政府和行业内部的监管。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