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只要媒体坚持不懈地揭露和批判,只要监管部门尽忠尽职地介入和查处,只要民众得到足够的辅导和启迪,马悦凌的神话必然破灭。
在养生市场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最终被公众抛弃的,马悦凌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尽管,现在离这位“养生教母”走下“神坛”还有一段距离。我们相信,只要媒体坚持不懈地揭露和批判,只要监管部门尽忠尽职地介入和查处,只要民众得到足够的辅导和启迪,马悦凌的神话必然破灭。
不少人问,在马悦凌之前,养生界名气更大的“地瓜博士”林光常、“绿豆神医”张悟本、“养生达人”李一道长等不是一一被曝光、查处,销声匿迹了吗?为什么这位仅有护士资历的畅销书作家却越来越张狂,不仅靠卖固元膏赚了大钱,还频频在个人网站高调鼓吹自己的神奇医术,连世界医学难题——“渐冻人”症,也成了她“治过的最简单的病”;她甚至敢称下一个“医学奇迹”是攻克艾滋病?
马悦凌的“过人之处”就在这里。她明知拿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开玩笑不是闹着玩的,赚取那些沾着血汗的不义之财也是危险的,但她没有在张悟本之流的镜鉴面前知难而退。因为她知道,她不是一个救死扶伤的高明医生,而是一个靠吆喝才能有生意的商人。作为商人,只要有市场,只要能钻到空子,只要不越过红线,她就可以去忽悠。否则,她就不可能赢得商机。因此,我们看到,马悦凌问诊主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没有登记的固定场所;她的产品找不到产地,没有药健字,只有不露破绽的食字;她针对的人群大多数是迷信养生的小老百姓,灌输的是迎合受众的“贴近理论”……她有意识地在规避风险,逃避责任。
我们不能超越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去看待养生市场鱼龙混杂的乱象。养生是一项国民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尤其在食品安全现状还令人揪心的情况下,盲目追求低成本易操作的养生之道,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还会存在。一项调查发现,人均GDP在6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第一需求从物质转向了安全,即从对财富的追逐依次转变为对自身健康、环境安全的追求。因此,富起来的中国,养生专家还会层出不穷。
把所有扛着养生大师旗帜的人都逐出市场,不现实。
但我们也不能在群众的健康利益面前无所作为,听任养生大师如此轻易地惑众牟利。我们注意到,在近日媒体比较集中的曝光之下,南京市有关部门已有所动作,南京市卫生监督部门表示将负责具体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作出相应处理结论。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包括食品卫生、市场监管、工商质检等多部门在内,都对马悦凌现象表现出于己无关、相互推诿或不好应对、无章可循的消极困惑。正是因为政府层面的监管束手无策,马悦凌之流才像灵活的泥鳅一样,在养生市场如鱼得水。
这也是为什么马悦凌一年前就已经被媒体曝光,但至今依然活跃的重要原因。
曾有媒体断言,与媒体大张鞑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监管部门在养生骗局的问题上碌碌无为和软弱,他们根本就是在抱着只要没死人就不用去管的心态在进行监管。
我们不赞成这种极端判断。监管缺位的原因,大概主要还是前面所说的存在监管盲区。
但不管有什么原因,正是在有关部门这种放任式或纵容式的管理风格之下,那令人恶心的“泥鳅疗法”才能继续作祟,广大群众的健康才因此面临不可测的风险。
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把“忽悠大师”关进道德和法律的笼子吗?
她公开发表的言辞有颇多荒谬之处,理论漏洞百出,有些观点甚至是极其离谱的。专家早有定论。
她无医师资质,却指导治疗渐冻人,并且给出了类似“处方”的治疗方案,其已属医疗行为。“没有相关资质自然属于非法行医。”主管机关也给出鉴定。
以她名字命名的养生产品涉嫌夸大宣传,产品生产地“居无定所”,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媒体调查也有证实。
她的个人官网注册地在江苏省南京市,管辖权归南京市卫生监督部门。这已无异议。
有这么多供有关政府部门采取查处行动、提供公共服务的依据,还不够吗?难道非得等到有人被治死了,监管之手才会伸出去吗?
我们不认为在马悦凌和监管部门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关联。但监管部门对公共利益的维护,起码存在被动、麻木的状态。这是不可原谅的失职。
我们也不认为马悦凌主观上存在谋财害命的不法念头。但马悦凌不能不恪守商业道德。她说其行为是行善,不是行医。如果真有行善之心,就该收起那些言过其实的宣传。
百姓在健康问题上,时常处于选择性失明。这个时候,政府部门的出手帮扶,比无良商人的自觉还要重要。
我们希望,这一次,“健康教母”马悦凌能够真正出局,还养生市场一片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