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加价30万提车 深圳向“潜规则”开刀
每经记者 翟敏 发自深圳
国内车市热门紧俏车型加价提车俨然已经形成了“潜规则”,多年来消费者已“习以为常”,无人质疑。
不过,深圳开始对此说“不”。近日,深圳市罗湖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检查部分汽车市场存在的“加价提车”行为,并作出相应处罚。
加价提车最高达30万
据了解,目前深圳在售的多款中高档车均存在“加价提车”现象。比如,消费者购买新上市的国产某品牌车最少需要加价3万元,供需严重失衡的部分品牌要加价3万~5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深圳,购买紧俏汽车加价多在3万元~5万元,其中还有个别加收价格高得离谱,一辆汽车最高加价竟达到了30万元。以此计算,仅是提车加价的费用,消费者已经可以再购置一辆中高档汽车。
热闹紧俏车型的加价行为一直是汽车销售行业的诟病,这逐渐成为行业中的“潜规则”。近日,深圳市罗湖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针对部分汽车市场存在的“加价提车”行为进行检查,并作出相应处罚。
深圳市罗湖市场监管分局稽查科科长李广斌表示,汽车经销商针对部分紧俏车型,利用消费者急于提车的心理,加价销售或强制搭售精品等行为,涉嫌违反了 《消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个法律法规以及规定。该部门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汽车销售服务领域的监管,建立健全汽车消费信用体系,促进汽车销售服务企业规范经营行为。
根据此次检查披露,仅对深圳奥德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不完全统计发现,该公司从2008年9月17日起,到今年4月7日,共计有127台车为加价出售。其中,加价最少的一单为3000元,较为普遍加收价格是在3万~6万元。其中,一款售价200多万元的某品牌跑车加价金额最高,消费者支付的加价款少则9万多元,多则十几万元。其中,一位姓郑的消费者在2008年9月购买该车时为了尽快提车,竟然支付了高达30万元的加价款。
“潜规则”难根治?
4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深圳国际名车城德熙展厅。
3月26日刚刚上市的某品牌车展台前,围满了前来咨询的消费者。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该款车型订单已排到了180多位,最快也要三个月后才能提车。不过,另一家汽车城的销售人员则表示,要提现车并非没有办法,但需要再加购1万元以上的汽车用品以及1万多元的保险。
记者走访了多个汽车市场后发现,类似上述加价提车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集中在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档次紧俏车型。比如,前述某品牌最低配置的2.0进取型,净车价为37.98万元,加上购置税、上牌费、保险等费用后,约在43万元左右。国产某品牌最低配置的1.8T都会版,包牌价21.85万元。消费者如果要购买这些上市不久的紧俏车型并且希望尽快提车,需要另付数万元的现金或购买高额相关产品。
“加价提车,简单地说,这就是一种牟取暴利行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经销商加价售车,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甚至可能故意囤车,造成车市紧俏的假象,消费者不应盲目相信经销商的宣传。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变相加价的情况在中国市场很难根治。首先,如果经销商在加价过程中,不开发票,调查取证工作将十分困难。其次,加价行为大多数存在于新上市的中高端车型中,这部分的市场需求实际上非常大,消费者为了能够抢先提车,往往不在乎多加一些钱,这无疑纵容了销售商的加价行为。
专家说法
加价提车有悖商业道德
深圳市消委会法律事务部陈朝辉表示,“变相加价”售车成为了车市普遍存在的 “潜规则”。“变相加价”售车行为涉及虚假宣传、搭售商品和不开具发票等多种违法行为,有悖商业道德,破坏了规范的市场秩序,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汽车制造商和汽车经销商的品牌形象。
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训表示经销商的加价行为很难界定。厂家的市场指导价只是“指导”,不具法律约束力,在消费者自愿的基础上双方达成协议,加价行为并不违法。不过汽车加价销售因不开发票,存在偷税漏税可能,经销商如以购买装饰件、保险等形式加价销售,该行为属于强制搭售行为。如一个区域内各经销商在背后达成一致,形成价格联盟则涉嫌价格垄断、操纵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