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国春
今年一季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监测到虚假违法中医医疗信息739条次。其中,99%以上为变相广告。
据介绍,这种资讯可以连篇累牍,各种治疗方法,包括病例、各种获奖的宣传和照片,极具欺骗性。“这是监测当中发现的新的动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麻颖介绍说,这些方式绕过了政府部门的一些监管。这类信息属于《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当中提到的变相虚假广告,但人们往往对这种宣传的警惕性不高。
麻颖在5月9日举行的中医医疗广告监测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对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的多年监测,总结出了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的的八大典型特征。
一是机构显赫,专家权威。几乎所有的违法广告都会对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进行夸张夸大,骗取患者的信任。二是标榜专治善治疑难病症。所有虚假医疗广告,重点都是放在疑难病、多发病和老年病的治疗上。三是介绍疗效。一般都说疗效确切,而且具有承诺保证,多少天治愈,无效退款等等。四是广告的语言词汇夸张绝对,多少天治愈,多少天可以不吃降糖药、降压药等。五是宣传医疗机构时混以现代科技前沿的一些名词,如纳米技术、基因、多靶点、双向调节等。六是花样翻新,规避监管。为了应对广告监管,通过讲座、讲坛、新闻咨询、健康栏目等来发布虚假信息,规避检查。七是使用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中禁止的宣传方法,如以解放军、武警的医疗机构名义发布广告;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的专家、医生及患者的名义做形象证明。八是在报纸刊物上留下网址,打开网址以后轰炸式宣传,且多以患者、网友的名义夸张宣传,具有欺骗性和诱惑力。
违法成本很低,经济利益很大,使得一些机构不惜违法发布虚假医疗广告。国家中医药局认为,这是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久治难愈的另一重要原因。
麻颖表示,打击违法医疗广告、规范医疗市场,要靠综合治理,要靠整治虚假医疗广告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合力。他呼吁通过群众监督、媒体自律、协调联动,综合治理违法虚假中医医疗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