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隐私遭泄露的事例还不止这些,比如体检时被检查人员在众目睽睽之下指名道姓称“你身体上有某某毛病”,或者在本该是私密空间的门诊室里,被其他等不及而闯进来的患者“旁听”自己的病情……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保护隐私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有些人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还没跟上,有些部门和单位做得还很不够。
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有些隐私与个人信息安全有关,还有些涉及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中的秘密的尊重。近年来我们更多强调前者,对后者的关注反而有所忽略。如果说“车票实名制”、“快递实名制”等在实施过程中更多涉及与个人信息安全有关的隐私,那么健康隐私则更多涉及对人的尊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情感需求之后,就会要求被尊重。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产生了诸多变化。比如办公场所在设置上更加注意个人的私密空间;以前有人主动替同事整理办公桌,被认为是热心,现在就不提倡这种做法;再比如,在银行交易窗口前排队,现在大多数人已习惯站在一米线外等待。
在保护患者的隐私方面,医院同样需要划这样一条“线”,明确哪些个人信息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布的,并通过这条“线”挡住不相干人员在患者与医生私下对话时“好奇”的眼睛和耳朵,阻止医护人员在公开场合对涉及患者隐私的口无遮拦。具体到操作层面,可以从一些细节开始——比如在电子显示屏上不再显示患者的全名,而是将名字中的一个字用星号代替,或者只显示患者的编号;在门诊室前贴上明显的提醒劝告标识等。这样的服务也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患者感到更人性化。
事实上,划这条“线”,也有助于培养和增强更多人保护健康隐私的意识。在银行划这条线之前,很多排队的人并没有“应该保持距离”的意识,或者不知道怎样保持距离。而现在,即使没有划线,大多数排队的人都能自觉保持距离,这是因为人们通过安全线的教育产生了尊重他人隐私的观念,“线”已经划在了人们心里。
吴云青